1981年,我还是一名高中生。在那个禁锢的冰山刚刚融化的年代,世界的窗口才打开了一丝罅隙。而从这个罅隙里射进来的最耀眼、最惊艳的光芒就是中国女排。
那个年代,一般家庭几乎都无电视机。一些单位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专门购置了电视机,并由专人播放。我记得,在离我家不远的中心试验大楼前,每到晚上,就有一个人将一部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搬出,放在一个高约两米的铁架上,然后,把一根长约一米多的金属杆立起,打开电视。接着,开始调试电视,或是转换那根金属杆的角度,或是不停地转动黑色频道按钮,直到屏幕上那些飞舞的雪花消失,出现一个个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不一会,电视机前就聚集了一大群才吃过晚饭的人,他们或坐或站,让那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吞噬掉他们漫长的百无聊赖的时光。
当年,我就是站在这里,见证了女排打败了包括美帝国主义在内的世界强队,夺得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球冠军。我也永远记住了郎平、张蓉芳、孙晋芳等女排姑娘的名字,以及震撼国人、激动人心、振聋发聩的永不服输、永不放弃、拚搏到最后一分的女排精神。岁月轮回,35年过去了,中国女排又一次在里约站上了世界排坛之巅,只不过,女排姑娘已经换了几茬,当年那个雄姿英发的铁榔头已成了站在场边的教练,但唯一不变是是女排的拼搏精神——每一个球都拚尽了全力,每一分拚出了璀璨的梦想。据说,当天收看女排决赛的人数是收看春晚的两倍,毫不夸张地说,观众人数创下了奥运期间所有项目的世界之最,可想而知,女排在国人眼里有着其它项目无法替代的位置。为什么?因为,女排对国人来说,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体育范畴,而是一种国家情怀、民族记忆、精神传承,是一种伟大的光荣和梦想,是一种永不褪色的初心,它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脉,是这个精神萎靡、贫瘠时代的真正的心灵鸡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