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今日 5088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江油美食] 江油肥肠的来历

马睿 (中级会员) 发表于:2015-6-26 16:30:57|查看:135947|回复:121     [复制链接] | 来自四川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江油肥肠的来历
           自古以来,蜀人善吃亦善烹。《华阳国志•蜀志》上说:“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随着历史上多次的移民大潮,巴蜀大地上的人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尚滋味”、“好辛香”的习俗却流传下来,并不断光大。到今天,“川菜”更成为享誉世界的一大菜系。
           江油虽然在地理上属于秦岭以南,但由于历史上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达,各省的商家云集于此。因此,渝、陕、鄂、赣、粤、桂、晋等地的烹饪精华都曾在此交融荟萃,造就了品目繁多又风味独特的小吃。
           小吃摊在今天又叫“大排档”,是最平民化也是最具特色的饮食风景线,虽然这种食摊显得完全的低档或平民化,但许多地方的名菜却往往是从这类食摊上形成并最终进入大雅之堂的。1954年,广汉市周村出土了一块汉代的《东市门》画像砖。砖上有一组图画:前排的两处食摊,摊上摆有食器和长柄勺,摊主与食客间招徕交流,表现非常生动。由此可见,数千年来,小吃摊作为一个行业在巴蜀大地上的繁荣与悠久。而江油品种繁多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魅力,更是成为了巴蜀饮食文化宝库中一朵耀眼夺目的奇葩。
           在江油众多的特色小吃中,首屈一指的当数“红烧肥肠”了。
            很多来江油的外地游客都爱问:“江油人为什么喜欢吃红烧肥肠?”
            据社科界的专家考证认为,江油这种独特的饮食风俗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江油北部地区多高山,村民时常需要上山去从事砍柴、伐木、烧炭、采药、打猎等重体力劳动。而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经济十分落后,村民普遍买不起肉。但为了补充体力,村民便把猪大肠等下水料买来加工,这样做一是可以补充脂肪和蛋白质,以弥补重体力劳动的热量消耗;二是猪下水的价钱比较便宜,用红烧的方法烹调后肥肠的味道偏辛辣,吃了可以抵御山中的寒湿之气。
            正因为如此,山区人民十分重视早餐这一顿,一定要吃红烧肥肠,并佐以白米干饭。吃饱、吃好后才有体力进山干活。反而对中午这顿不怎么重视,往往是吃几口自带的馍馍、喝几口山泉即可。直到今天,红烧肥肠佐干饭依旧是江油人民的“标配”早餐。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有县饮食服务公司在太平场一代开设国营餐馆,销售肥肠和干饭,以供进城赶场的乡民中午充饥。改革开放后,江油开始出现了民营肥肠店。八十年代中期,小小吃率先北门老商业局楼下开设餐馆,经营肥肠、干饭和蒸菜。后来,江油又陆续开设了宋肥肠、贺肥肠、城边肥肠、健民肥肠、老火车站肥肠……等店面。
            久而久之,“江油肥肠”这道美食便闻名遐迩了。(马睿)


QQ图片20150626162326.jpg (93.02 KB, 下载次数: 469)

QQ图片20150626162326.jpg

33742707_3.jpg (120 KB, 下载次数: 477)

33742707_3.jpg

QQ图片20150626162316.jpg (90.46 KB, 下载次数: 462)

QQ图片20150626162316.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9 分享分享 顶99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发表于 2015-6-26 17:07: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来自 2#
老“新戏园”一带——现在的纪念碑上边、新华书店对面,国营的一家饭店,70年代就在馆子门口摆的毛边锅,里边就是烧的肥肠、肺片,一毛钱一碗,上街的农民也可以用大米换,换成几两小酒、一碗肥肠、一碗肺片、几两干饭....这就是我们儿时对江油肥肠的记忆。至于“小小吃”嘛,是改革开放后,开得较早的“私人摊摊”了,最早是在北门上老银行的对面、“华华旅馆”旁边,门面都还是木板房屋,门脸还是一块一块的木板镶进去的。老中坝的小伙伴,记得不?是不是这样?:D:D:D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6 18:58:3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西
来自 4#
早上吃肥肠干饭的现在基本上是一些上夜班下班的、打牌搞通宵的、还有就是老酒当当的早饭,正常生活的人几乎早上不会整肥肠和干饭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7 00:43:0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来自 6#
1960年代,太平场有路边摊卖肥肠血旺的,土碗,脏筷子,卫生不过关,但是便宜实惠,油气重,深受体力劳动者和进城赶场农民的欢迎。一直到前些年媒体开始鼓吹肥肠是江油特产美食之前,江油不是人人家家户户都欣赏这个东西的,肥肠跟回锅肉炒肉片红烧肉一样,只是诸多肉食的一种,没有“特产”的殊荣。笔者不反对今天利用媒体宣扬肥肠,商业的需要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要刻意美化,毕竟动物内脏不是健康食材,而且猪下水也不是好高大上的东西,无法承担振兴江油经济和文化的重任。成乐绵高铁建成,宣传文案说到江油,就只说到江油吃肥肠,仿佛江油人民肠子里缺油水,江油的那么多优势都被这一副肠子掩盖了。也没有必要深入挖掘什么肥肠的悠久历史,毕竟江油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都记得,曾经代表江油特色的食品中,并没有这一碗烧肥肠。笔者是资深老中坝人,家族在本地居住也算有点历史,所以敢这样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7 01:04:0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来自 8#
几个看法:(1)在现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比江油经济更加落后,民众生活更加困难的地方多的是,比较而言,在绵阳专区19县中,江油算情况好的,山区因为人少地多,总体情况还要好一些,平坝的生产队,往往在灾荒年要去山区社队借粮,借走玉米洋芋等,来年归还大米,那时候有一套换算标准,不是一对一交换。(2),山区农民现在是不是白米干饭和肥肠当早餐,我不敢说,但是在包产到户之前,江油山区农民是没有这样的辛福生活的,带玉麦烧馍上山劳作时充饥是有的。(3),在漫长的城乡二元化时期,江油农民也没有例外,是享受不到城里人发的各种购物票证的,肉票当然也不会有。农民吃肉,基本上靠自家养猪,养肥一头,必须卖给国家国家半头,自己吃一半。在少数场镇鲜肉供应量大的地方,农民自留的半头可以折成肉票,分若干次去食品站肉店兑换。所以,山区农民不可能随时去买到肥肠,更不可能随时把肥肠当早饭吃。早餐吃肥肠加白米饭,是十来年前一部分人的新时尚,不是老民俗。江油农民如果在贫困的日子里有肥肠白米饭当早餐,早就名扬天下了。去问问当过知青的人,谁见识过这样的幸福生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10-6 14:45:0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楼主的江油肥肠来历纯属杜撰。把肥肠干饭当早餐更不是50.60是年代的事。早餐有油条豆浆,就已经是幸福生活了。还想有荤腥的肥肠和干饭。一年到头都盼望着过年,不是因为过年好耍,而是因为过年才能吃上肉。沾上荤腥。你那个肥肠当早饭不知道是哪里的历史。至少在当时是江油不可能的事。到80 年代,在江油农贸市场(现在纪念碑汇星百货后面)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肥肠当早饭的说法。那里也是宋肥肠的前身,随后,鱼市口有了武大郎肥肠等等一些小肥肠馆。江油肥肠这才有了一定知名度。换句话来说。江油肥肠的出名应该和宋肥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10-7 16:30:5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湖北
其实江油烧肥肠是从七十年代前太平场的大锅烧杂烩演化来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0-11-30 21:26: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本文作者纯粹就是想当然的一气胡编乱写。改开之前进山农民一碗冒尖干饭陪一大碗肥肠来充饥?你说听你先辈说的?眼睛看到的?还是凭想当然的主观臆想?最可笑的是还吹捧“小小吃”率先在北门口开店?你知道江油肥肠来历吗?70年代初率先从太平场小桥头边的一家集体老饭馆和新戏院集体老饭馆(后来南方相馆边)大门口支起的大铁锅开始卖的红烧“肥肠血旺心肺”。一大碗冒尖干饭5分,大土碗肥肠血旺肺片0.12元……油水非常厚,深受进程农民追捧,这和进山砍柴的山民有毛的关系……随后将味道、颜色、香味、数量做到脍炙人口的是灯光球场和纸市桥交接处(现在川信入口)的宋肥肠,懂?小小吃是九十年代初开始,根本不入流,味道非常一般,他家是肉圆子做的好像不错,肥肠的确太普通,能和宋肥肠分庭抗礼也就贺肥肠(另外一种味道),是这两家联袂创下了响当当的“江油肥肠”的万儿,懂不?不懂可以学,别下垂,更别编故事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6 19:41:0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还是咱江油人民聪明,四川那么多地方有大山,比江油的山高、大多得很,但是就咱江油的想起弄肥肠:lol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0-11-3 02:4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笔者可能想宣传江油肥肠,但是你可能不哈了解当时七八时年代的经济条件,普通农民赶埸多数都是饿起肚子走回家的,而且很远,几十里路,很少的人最多喝碗稀饭,吃个馒头,或者吃碗肺片加猪血烧的,都是几分钱,有的还是在家带点米换的,那时每家店都有称收米,吃碗凉粉,凉面,都是洋汽的,这是我儿时最真实的记忆,你在这里把当时江油人民生活说的太幸福了,纯胡说,因为我当时就生活在城边附近,我真实感受,早上吃肥肠干饭的,是拿1了,工资上班的少数人,多数上班工人一家早上都是稀饭,馒头,有泡菜都不错了,有六七时年代出生的朋友我说的对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1-1-23 21:51: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肥肠食品等全国各地皆食,非江油独有。早上吃烧肥肠+干饭也是近二十来年的事。
上世纪八十年有幸到江油长钢(302)一分厂工作。那时能进长钢很让人羡慕。年轻又单身,下班便时常三五一群的馆子喝点小酒、看个电影,再后来江油有了旱冰场……那时炒个木耳肉片是一毛五到二毛,一毛钱就可以吃份烧白。各家馆子烧、炖菜并不多,以客到现炒为主;做卤菜的集中在鱼市口的钟表店旁。专烧肥肠的馆子只在302邮局对面独一家,据说是厂里的江浙沪那方的工人师傅指导下做的。有红烧肥肠、碗豆炖肥肠、卤肠头、烧圈子等。至88年后江油饭馆都有了烧肥肠,但专门做烧肥肠的馆子依然是少。
江油肥肠出名得感谢“舌尖上的中国”!是这个节目使“江油肥肠”名播全国!这时江油的专门肥肠餐馆已有了几大名家。江油贤达借力宣传,全力打造成了“江油肥肠”这个品牌。
江油有了“江油肥肠”这个的品牌,使江油人骄傲。作为一个老江油人以为,现在江油已经是个“全国文明城市”,更应该上下齐心、全民合力打造好“太白故里”这个文化名片!把这个打造好了,比“江油肥肠”的意义大多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6 16:4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6#
江油特色,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6 17:17:4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西
17#
受教佬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6 20:16:3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8#
我喜欢吃肥肠.....好吃...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6 23:0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9#
一样米吃出百样人,味道以个人口味而定。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5-6-26 23:37:5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20#
两月长了20斤,从此不再吃肥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