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喜欢揣着一种心情上路,更喜欢独行;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旅行,是于山石草木中寄思附情罢了。旅行需要简单,简单到几个心契的人头一碰,便有了时间、地点、人物、路线。 这便是2009年12月19日,几大“侠客”、“才女”携家小,乾元山之行。 出行准备:衣着应便于增减,鞋便于长途行走,忌跟忌底薄;宜背包,忌提、挎包;食品味宜爽口清淡,牛肉最好,孩子的水、奶必备;雨具电筒必备;相机两部刚好。 壮行:壮士四位,妇孺九个,9:30汇集汇星采购,约10:30,两壮士马路中间一挡,车辆阻行,其余招摇过街至七十九队乘车,向含增进发!经森林公园、让水河、读书台下。。。一座高楼林立,行人冷清不掩昔日辉煌的镇集矿区隽永无比,依于群山之下、傍于秀水之边。再打车沿盘山麓而延伸的乡级公路,驰向乾元山下。 我爱水。试想,寂静的深山,有一条深达丈许,平而无波的、清凌凌、蓝汪汪的河穿越,会是怎样的境界?无需帆悬舟弋,无需垂杨拂柳,无需造亭修桥,无需灯红酒绿。。。只有野鸟翅影、闲云流波、奇石兀峰,老树新枝沉浴静波,石桥木栈横斜岸畔。。。有时一段被坝横截,有时朗朗一眼尽览,有时一段几曲几回,便引人入胜了!无须走到水的尽头,无须多流连水的神韵,便弃车向山,开始长达三四小时的跋涉了。 乾元山顶,云雾氤氲。白色山崖中藏有一洞,曰金光洞,传说是哪吒师傅太乙真人修行处,当年拍摄《西游记》有景取于此。山下路却也宽坦,“突突”的机器正在开拓向山的“阳光大道”。 望山,一条宛如飘带的小路浮动隐约。我们携壶悬浆,牵子扶幼,浩浩进发;一路欢声笑语,前呼后应,道不尽的的欢悦。一会儿,阳光乍开,岭峦涂彩,壮士们个个汗流涔涔。细心一看,手肩稍重的包袱已移到他们的肩头;不管你喜一路领先,还是爱踽踽落后,一定有人为你开路断后;“家门儿”勇弟儿子小武三两岁,步履不稳,途中众手相携,你背我抱,竟也欢欢喜喜走完三个时辰的漫漫征途。 此时,众是辘辘饥肠,汗流浃背,但壮心不已,登顶兴致尚浓。领路的冬一声呼:“赶上哦,到大队部分牛肉!”群声响应,铆劲加速,几道折回,终于到得大奔流处。 我是属于山的,我熟悉她的一草一木,一句叹息一声呼吸。而此时,我惊而痴了。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山。我的脑子迅速组合了大山披露的那一壮观景象——轰隆巨响,山扯开强劲的肋骨,火热的胸膛打开,一腔热血一泻直下。。。但见浊流奔突,乱石穿空,一路石飞浪腾,树毁草没。。。不知经历多久的阵痛,掩没多少卑微者的尸体,洗刷多少腐枝败叶,留下了一川的乱石,一川的伤痕和悲壮。。。《笑傲江湖》琴箫的高远与苍凉,便是只留沉寂的此景、此情的最好脚注。 盘亘的土路穿没乱石之中,危缘之处,吾女悦需拄杖而过;八九岁的岚需蜷身蜗行,妈妈燕说:“女儿,别看山下,会晕的。”爸爸春说:“不,别仰望山顶,会更晕的。”奇而效之,俯视山下,莽莽浪浪,一眼也能见底,有心虚脚空之感;仰项而望,立觉危峰不树,倾身压顶,躲之不及,但生头眩脚轻胆寒之意。 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大队部了!奇怪的是,乱石迸溅的大崩流中,一飞檐描彩的亭,除半只角外,其余完好无损。众入亭就餐,有一碑曰:“哪吒肉身葬此。”丫说食肉对神不敬,小勇弟说安全隐患大。于是撤亭外,抢食一番,再且上路。 这是此行中最艰险的一段了。沿山壁开一条小路倾斜蜿蜒向上,路下是无甚遮拦的石川,路上石子颇多,不小心踩上几个,或者自己滑到,或者飞石砸到后面的人。。。如翼翼小心,攀石援草,也无须多大耽心,难就在得带小武上去,无论抱、背就不能滕手攀援,却没背带之类。群策群力,便以“爱心接力”方式,几步立一人,把小武“递”了上去!好在狭路不长,惊而无险,仍见“风流周傥”的周文冬弟面红,“王树临风”的王春哥汗流,俩勇弟气促,丫、燕、红、晴、X等心急。。。 。。。即刻跻顶了!。。。站在观前,我心向路,飘飘渺渺,逶迤不绝,辽远处波光闪烁,似来时离峰不远;我们的行,拉长了路。我心向峰,金光洞即在眼前,一切朝圣的脚步因它而来;我却没有瞻它的**,我愿如丫所愿——在路上。 雾霭升起,微岚穿松,心如飘摇。此山此行,我想说:谢谢你,乾元山,你让我领略到坦荡赤怀,你的壮美;谢谢朋友们,我也体尝到携行的情味! (就此辍笔不述进洞下山吧,因为我愿——壮行一直在路上。) 前两天已发过一篇,这是同行另其一才女刘Q作,转此分享! 上篇图文链接http://www.sc518.com/bbs/thread-4441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