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368
查看

0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见闻之烈士陵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7:3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萧客 于 2009-11-1 18:19 编辑

进入11月的第一天,广州终于可以感受到一丝风,不甚凉爽亦不觉酷热。已经在这个热浪滚滚的深秋蛰伏得太久,我执意是要出去走走。没有计划亦没有目的,地铁站依旧人潮拥挤,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唯一例外的是我。往不很熟悉亦不陌生的站牌一个个扫描过去,烈士陵园应该是可以在这个深秋去追寻的地方,何况离它不远处还有农讲所,一并可以通过中国这段革命史,去熟知和了解广州。
烈士陵园离我居住的地方也就三四站路,我已经无数次经过这里,只是从未做停留。走出地铁站(D)前行10米,就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正门,鲜红的门漆仿佛映得眼前一阵阵发热,周恩来总理的题字少见,却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大门宽30米,为中国传统式阙门,两边是白石阙门座,壁中镶有大理石刻,刻有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当中朱漆金端大铁栅门,典雅端庄。)轻轻地步入正门,正中央是广州起义纪念碑,上面是邓小平同志书写的“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正门的左侧是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正门右侧是叶剑英元帅塑像及四烈士陵墓以及广州起义领导人塑像。遵循先正中间后两边的习惯,我还是毕恭毕敬地先来到了广州起义纪念碑前,一只巨大的手紧握着一支硕大直立的枪,我想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大致也就是这个雕塑所要表述的全部内部吧。(建于1987年,高45米,造型是三座大山上手握枪杆直冲云霄,象征“枪杆子里出政权”。纪念碑上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四面有4块表现广州起义战斗过程的浮雕。)说到这里不得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广州起义的历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挽救革命,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和屠杀,1927年11月26日,中共广东委员会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并成立了起义的总指挥部——革命军事委员会,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担任总指挥。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周文雍、恽代英、陈郁等同志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包括崔庸健在内的150多名朝鲜同志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起义军英勇攻打敌人的重要机关,迅速占领珠江北岸大部分城区。在原市公安局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由苏兆征、张太雷、恽代英、叶挺、杨殷、彭湃、周文雍、陈郁等任政府委员,发布了《广州苏维埃宣言》,宣告一切政权归属于工农红兵,并成立了工农红兵的总指挥部,由叶挺担任总指挥,叶剑英担任副总指挥。广州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纷纷参加战斗。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优势兵力反扑。午后,张太雷不幸牺牲,使广州起义失去指挥重心,形势急剧恶化。为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撤离广州,主力部队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师,奔向海陆丰,另一部分撤退向粤北,与朱德总部会合;未撤离的起义军仍坚守在广州与敌人浴血奋战,大部分壮烈牺牲。13日下午,国民党反动派重占广州,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观音山(越秀山)上,珠江河畔,尸骸遍地,血流成河。起义不幸失败。起义中有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其中有苏联、朝鲜等国际战友。
    广州起义虽然前后只有三天,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广州起义是创建人民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它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苍松、寒柏、苏铁和翠竹构成一幅庄严而肃穆的意境。置身其中心微有凉意。纪念碑正后面是烈士的陵墓,一个巨大的圆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尸首,革命真的是靠先烈们用鲜血铺就的。陵墓的正前方是朱德总司令的的题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墓前不知什么时候摆着两束鲜花,无语的鲜花不知寄着的谁家的哀思。我的心情正一步步被历史所吞噬时,我看到有两个孩子正在陵墓的环道上蹒跚学步,另外有两个大一点的孩童正活力四射地做着操,心里不由得发出一丝微笑,历史不正在延续吗,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所换取的和平,孩子们正在太平盛世里自由地玩耍。
再沿直线向右折就是血祭轩辕亭。(位于湖心,飞阁流丹,黄琉璃瓦面、花樑、红柱,是为纪念“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陈铁军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建造。上有董必武同志的题词。)
过了湖心血祭轩辕亭再向前是两座相对而立的高亭,左侧是中苏友好血谊亭,右侧是中朝友好血谊亭,大小规格一般,因为在广州起义中有不少国外友人一并参与并不幸罹难。因此中苏中朝才真正是渊远流长。在中苏中朝友谊亭的旁边,一边一组老年人正在练歌,我凑近一看,好象是新疆秋好,我没听过。不过歌声倒是满含喜悦之情,安享太平盛世。
沿来路折回,我去瞻仰了叶剑英同志的雕塑。(建于1987年,纪念碑用天然花岗石雕琢而成,高4.6米,上面有叶剑英同志的半身浮雕像和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叶剑英”三个镀金大字,碑前的红褐色卧碑上刻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
再往外走就是四烈士陵墓,很小很隐蔽,我在丛林中来回穿梭了两次,也许是我被小道两旁的木棉、洋紫荆和白千层遮掩了视线。我驻立墓前不言不语,也不知道心里该想些什么,突然就在墓的右侧坐着一位白衣少女,手持书本低头翻页,我心里咯噔一惊,竟有一丝害怕的喜悦。



图像025.jpg (331.54 KB, 下载次数: 13)

周恩来题字

周恩来题字

图像075.jpg (330.52 KB, 下载次数: 11)

鲜红的栅栏

鲜红的栅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