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深秋时节,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内思想激荡、智慧交融。11月1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乡村建设论坛在此隆重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首任大使广福德,联盟理事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刘强,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等嘉宾出席并致辞。会议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鸶鸶主持。
在专题三“传统文脉的当代转译”环节,西南科技大学数字文遗与创新设计实验室负责人、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常务理事王小冬教授发表题为《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价值跃迁》的主旨发言。王教授结合自身学术成长与新时代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机遇,直面人工智能工具理性带来的现实挑战,提出以“三元三转九运”理论为核心的活化路径,为推动文化遗产实现从“数字存续”到“价值共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富有创见的学术框架,受到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这一理论呼应了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从“形态保真”走向“精神传承”的深层转向,强调以“设计”为引擎,推动文化遗产不仅是技术的再现,更是情感的共鸣、社群的重构与文明的续写。在王教授看来,数字活化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价值的再创造,是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的“活起来”正从愿景走向行动。从蜀道精神的VR重现,到敦煌壁画的云端永生,再到乡村记忆的数字共建——一场围绕文化遗产的数字活化实践,正在高校、地方与社区的协同中悄然展开,为赓续中华文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源不断的当代活力。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9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