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雨,昨夜就淅淅沥沥的,到了今日重阳,早晨起来,天阴沉沉的,不一会又开始滴滴嗒嗒。这种缠绵劲,不是夏日那种倾盆的、爽利的暴雨,是暮秋特有的雨,软绵绵的,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凉意,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灰网,将整个天地都笼罩了进去。
原本去登高,自然是去不成了。倚在窗前,看那雨滴落在银杏叶上,便积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颤巍巍的,待到叶儿不堪重负时,便“嗒”的一声,清清脆脆地跌碎在下方的土地上。
远处的山,那本应是今日主角的山,此刻只剩下一个模糊的、淡青的轮廓,像个沉思的巨人,隐在雨雾的后头,不肯轻易示人。
古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雨声里,那份“独”的意味,便愈发地浓了。忽然便想起王摩诘的诗句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是一种何等鲜明的、带着阳光气息的怅惘。而我的怅惘,却是湿漉漉的,被这雨给浸透了,沉甸甸的,无从寄送。那茱萸的辛烈,想来也敌不过这扑面的潮气罢。
然而,这雨中的重阳,难道就全无是处了么?倒也未必。不能极目远眺以舒胸襟,便只能收束心神,向内心寻些安静。案头一盆绿箩,叶片青翠欲滴,被湿凉的空气浸润着,反倒成了一缕幽幽的陪伴。泡一盏暖茶,看热气与雨天的清冷纠纠缠缠,终是袅袅地散开了。这方寸之间的安宁,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登高”了——是心绪的拔高,从俗务的泥泞里,暂时地超脱出来。
雨声还在嘀嗒。天色却愈发沉了下去,是一种匀净的、鸭蛋青似的颜色。城市的高楼在朦胧的雨幕里闪烁着灯光,那光晕是化开的,毛茸茸的,像一颗颗被水汽包裹着的、温柔的眼泪。这清冷的世界,因了这零星的暖光,倒也生出一种异样的、动人心魄的美丽。
这个重阳,终究是没有登高,没有茱萸,没有那秋高气爽的疏朗。但它有雨,有茶,有香,有一份独处的、不必与人言说的清寂。或许,这也是一种天意的成全罢。它让我知道,佳节的意义,未必总是喧腾与圆满;有时,在这一份不足与清冷里,反倒能品咂出生活更深一层的、带着微凉回甘的滋味来。
想到此,心里那一点因雨而生的遗憾,便也烟消云散了。
2025年10月29日重阳写于江油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