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步有约,寻梦诗画故里的大美江油 这座被诗仙眷顾的城市,既是"蜀道咽喉"的千年要塞,亦是"九寨门户"的生态画廊;在家平常有事慢慢忙,没事就好好浪,烟火人间,常有遗憾;但在走出家门,走进自然,在这里,健步丈量土地的过程,恰似展开一卷立体的《太白全集》——每个脚印都踏着平仄,每处山水都藏着诗韵。 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常在工作读书生活之余,相约万步,邂逅健走,览诗人旅程,遇见自己的“诗与远方”。 是日5.30时,骑上自己心爱的小摩托,沿许青路从河口出发,带上计步器开始自己的市东北一日游暨第十届万步有约第健走竞赛,追随诗人的脚步寻访家乡的美景-诗画故里的大美江油。 【第一站:重石迷踪】 《登重兴牛市堡》 古堡凌霄瞰四方,二郎叠石望仙乡。 玄女霞裳沉碧涧,潼江云影入苍茫。 柏海听涛萦剑阁,石阶叩史话沧桑。 忽闻陌上乡音绕,李柚春风岁月长。 停车重兴村部门口,沿着杂草丛生的石梯,健走来到了重兴村的最高处——牛市堡,一块直径5米多,高3米的大石头、上面叠放着一块径围约1.5米的摇晃不定的小石头,旁边一座约1平方米的半人高的庙亭,里面积满尘无神像,原来的重石和庙惜文革中庙被革命小将捣毁,重石推到砸毁改做他用,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后,当地乡绅名流及群众捐资重建恢复的现在这个重石和庙宇,已是风貌不再现,规模不及当年。 相传远古时,九天玄女来潼江河口下界历劫普渡众生,路过剑阁东宝西林时,见此地是不可多得的修行好地方,于是便常来此下河沐浴,每次都引得天降异像。那时二郎神治水正在江油明镜山负责石灰矿石运输,抬头忽见半空中仙音响亮,异香袭袭,祥云朵朵,香风阵阵,命手下打听才知九天玄女在西林河沐浴。 第二天晨曦微露中,二郎神便足踏祥云奔向重兴乡牛市堡观看,双脚一蹬跳上了牛鼻石,可是太矮看不见,二郎神就从潼江河捡了块鹅卵石叠放牛鼻石上,站在摇摇晃晃的鹅卵石上终于看见了九天玄女出浴,心中噗噗直跳,血液上升, 九天玄女见有人偷窥,唰唰投了两块泥土想挡住二郎神偷看,刚巧有五指山的两条龙见状去抢食,结果抢食不到落地化为了两座山,,现在剑阁县东宝镇西林河畔,叫二龙山,二郎神直视如此绝世仙姿被挡,情不自禁的大叫了一声哦豁,这一声如惊天打雷,地动山摇,从此这一带留下了感到可惜打哦豁的声音,代代相传。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美好的传说便在牛市堡修起了寺庙,取名为重石庙,相传至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上牛鼻石,站在重石最高处上,放眼四顾,东望剑阁县东宝山水,蓝天白云下森森古柏隐约可见,二龙山、西林河似触手可及,只是玄女今朝不知何处去,空余霞光万道翠云廊而已,北顾是重岩叠嶂的云集乡五指山,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的洗脚台、极目西南河口潼江两岸,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柚李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并自乐。
【第二站:古镇红韵】 《青林口即景》 潼江桃花映碧空,雕梁犹带战旗红。 古镇漫漫今古事,石碑长铭九州同。 高跷戏里乾坤转,豆腐宴中岁月融。 最是红军桥上月,清辉夜夜照征鸿。 从重石庙沿许青路前行,来到有着川西丽江的古镇青林口。从镇对面的山坡上,遥看青林口,场镇完全掩映在片片桃林深处,只见青山不见场,青林口是剑阁、梓潼两县通往江油的交汇处,两山、两河、两路在此相交,形成口子,青林口也由此而得名。 健步走在全长约二华里古镇的街道上,新街、老街依山傍水临河而建,建筑多采用榫卯结构形式。临街下面铺面是木板,栏柱窗格雕工精美,馆驿庙宇画栋雕梁,屋面均为小青瓦覆盖。独具特色的是新街上有十多间铺面,以门面为支点,上盖小青瓦屋面成为街上桥廊,百姓称其为“凉亭子”,使得人行其间,冬能防风寒之侵袭,夏能避酷暑炎热。临河一面的建筑多采用悬梁、悬挑吊脚式。 从远处看,青林口场镇就象一艘漂浮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上巨船,景象十分惊险,古镇庙宇馆舍林立,如粤闽会馆、文昌楼、火神庙、湖广会馆等,飞檐翘角,建筑气势雄伟。每年二月初一,青林口都要举行祭祀火神和文昌帝君的传统庙会,108道家宴豆腐和非遗高抬戏是必不可少,其热闹场面,非一般的庙会可比拟。 1935年,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嘉陵江防线,红九军、红三十军率胜利之师,取道剑阁县的金子山、雷家河追击溃逃之敌,于4月初进入青林口。红军一方面宣传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进行分田地工作,及时组织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一面筹粮筹款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师北上抗日。如今的青林口,仍然可见红军在石碑、石柱、墙壁上刻写的大量宣传标语口号;连接青林口新、老街道的合益桥,因一位女红军战士在此就义,而改为“红军桥”;还有黄公祠外墙壁保存完好的,据考证是国内唯一保存的最大的一幅红军标语:“红军是中国民族和牢苦民众的救星”,至今仍然保存的许多红军遗物随处可见,形成了古镇独有的“红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