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今日 5251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28:0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1#

沿怒江峡谷北上,我们徒步走过那片原始丛林

蓝色的卡车走了,棕色的马来了。

他叫扎西次仁,42岁,米空村人,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他卷曲散乱的头发,古铜色粗糙的皮肤,铁爪子似的手,一看就是大山里特别踏实又勤劳的男人,让人感到可爱可亲,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一种安全感。

他不会讲也听不懂汉语,从见到我们那刻起就一直笑着帮我们做事,谈好价两匹马每天200元,我们管他吃。扎西不收人工费,这让我很意外。当走过这片原始森林,我们才深透地体会到扎西的善良、淳朴,以及他尽可能地给予我们的温暖,是多么让人留念。



中国的很多路都是千年古道,我曾经在滇藏之交的盐井大教堂的顶端向北张望,遥想着滇藏公路这条著名的茶马古道,大批赶马人所组建的驮茶商队缓缓进藏,而今天我们也步其后尘,其心中的愿望迥异,我们不苦难不悲伤,唯有快乐和激情充满心间。

四个人的行李分别捆在两匹马背上,就跟着扎西开始了这条目前还不被多数旅行者认识的茶马古道上徒步穿越活动——察瓦弄至日东。

我们并不知晓前程如何,连下一分钟要发生什么也不可预知,但我们都明白徒步穿越的意义远远不仅仅是这个过程,而在于它给予我们的来自内心的收获和生命格局的放大。



在米空村扎西家门口,我们又添加了马食料

离开车道,向左下坡,走过长满仙人掌的石块路,拐弯抹角地来到怒江上的吊桥边,快步通过风摇风摆的吊桥向左逆江而上我们进入米空村的羊肠小路。扎西的家在村子最北边,正是这条古道的起点,扎西回家又带了些马饲料和一口锅。11点我们向着原始森林腹地走去。





下午1:30分在一片较宽敞的空地上聚集了十几匹驮马,马锅头叫亚哥带着4个赶马人,还有六名北京旅游者,一个叫远飞鸟的藏族青年带队,两支队伍合二为一,大家帮扶着前进。

这条云南境内怒江最北端通向西藏境内的丛林小路,已没有商运马帮了,它已渐成旅行者体验生命的探险之路。小路的狭窄、坎坷程度令我们吃惊。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气候且阴且雨,雾瘴缠绵,我们步行在马粪、软泥、砾石路面上,脚下常常被坚硬的石块顶得生痛,队友们呲牙咧嘴的表情让我想笑却笑不出来。对我来说曾经走过墨脱路,眼下的一切都自然起来。

涉过一道水沟,缓缓地上坡,抬眼望去,前方是茂密的树林,树身缠满了藤蔓和青苔,散发着带腐质的怪味,周围的环境幽暗、潮湿,还宁静得不可捉摸,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对于勇敢地步行者来说,反而是最想深入的地方,不仅仅是为了穿越它后抵达另一片目的地,它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的美丽!



途中小憩

就在这样的心境和体能的交叉作用下,我们去体味徒步穿越的真正意义。五个小时后,当我们在一身水一身汗一身累之时,队伍又到达一片空地,这里注定是来往马帮的宿营地,因为丛林中难得一见的天空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大片。

亚哥大喊一声“休息了!”心中一阵欢喜,今天不用走路了,这在当下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啊。这里海拔2800米,今天徒步28公里。不用分派,扎西自己就知道他作为向导该做啥,卸下行李之后,他把马栓在一棵大树下,给它们的嘴笼上装有饲料的布袋子,我塞给他一大块巧克力叫他吃下去再干活。

在我们扎帐篷的同时,扎西就做饭,柴火太湿,烟大无火苗,扎西爬在地上吹的鼻子眼泪满脸跑,用两个小时煮好一锅饭,扎西笑嘻嘻地说:热的,吃吃吃!和着榨菜的夹生饭,此刻对我们来说就是皇宴。

扎西从怀里摸出一个木碗,手抓着吃米饭,我把半袋榨菜倒进他碗里。扎西洗碗用草不用水,拽一把草在锅里一抹,在拭拭碗往怀里一揣就规矩了,一切都那么生态。之后,他去了亚哥的篝火旁。扎西总让人产生一种感动,让人有吃的就不由自主地念着他。

亚哥是察瓦弄最有经验、且知名的向导,今年45岁,他说自己每年在这条小路上要来回走七八趟,有时是挖虫草,有时是当向导,还说任何时候想进丛林就在察瓦弄找他,一定好好地照顾你们这些城里人。亚哥还带个小徒弟,他叫尼玛,今年18岁,是察瓦弄的孤儿。



尼玛

亚哥在他12岁时收养了他,这一路我见尼玛有用不完的劲,在鹅卵石的水沟路面上跑前跑后地赶马,调整马背上行李的平衡,还帮北京人背干粮和衣物。他总喜欢跟我说话,于是我兜里的干粮和巧克力一鼓脑儿地都给了他,看他吃,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戴毡帽的男人就是亚哥

16个人相逢在这片丛林中,如同始聚,一路而来,共同感受着徒步带给我们的快乐和艰辛。



这就是今夜宿营的地方







尼玛他们在这棵大树下烤了一夜的火

夜里,森林气温骤降,寒气浸骨,唯有亚哥的篝火那么温暖,那么让人不舍离去,在这里我理解了为啥人类要拼命保住火种。

因为场地实在不够大,没有选择的余地,帐篷搭在了乱石包上,怎么调整睡姿都是一个个石块垫在背上,耳边除了风声就是溪水声,还有原始森林中特有的一种混响也窜入耳中,让人紧张起来。

出发时,我未带睡袋,想着现用现买,用完就送向导,免去负重,于是在察瓦弄杂货铺里买了两床劣质太空棉被褥,这时全部铺在帐篷底面也不管用,楞角石块照样顶得人无法安眠,干脆不睡投入地听森林中各种声音扑面而来,仿佛倾听一种上界的吟唱……

10月4号的清晨到来,以极快的速度打点完一切,不洗漱,无需涂抹,几口吞下一碗茶泡饭,就跟着扎西向海拔更高、道路更加阴森而潮冷的丛林腹地走去。尼玛悄悄告诉我,今天路途长,要走近40公里,要翻4100米的垭口,之前之后的路都特别泥泞。在所有兜里都装满了食物,笔记本和照相机也必带,感觉负重在身。



亚哥烧毁营地垃圾





出发前把马掌钉结实



当营地的垃圾燃尽,柴火熄灭,亚哥一声口哨,那些训练有素的驮马自然排成一线,鱼贯而去,这是它们和其主人们在夏季最宿命的生活,这些可爱的赶马人却把我们看来是最艰辛的营生做得有滋有味,快乐无比。

我被他们的情绪感染,踩着一块块坚硬的石头一片片稀烂的软泥毫不迟疑地迈步。我的同伴中开始出现支撑不住要求上马,在这里走,一步是一步,不可偷奸耍滑,也没人笑话你原本信誓旦旦为徒步而来却变成被驮,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在上山的路上吃力地走过四个小时之后,空气稀薄,冷风渐紧,雨飘飘,远处有一个渴望到达的目标,那是海拔4100米的乐拉丫口,藏语之意是“接近天的山口”。就一鼓作气登上山顶,经幡猎猎,六字真言在经幡每一次飘荡中传播开来,让每一个步行者感受到来自精神的伟大力量。

58.JPG (265.42 KB, 下载次数: 42)

58.JPG

68.JPG (299.04 KB, 下载次数: 46)

68.JPG

69.JPG (209.21 KB, 下载次数: 40)

69.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发表于 2011-5-24 14:30:4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2#
喜欢行走的感觉,双脚丈量天地,心也跟着神游。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4:31:2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3#
值得体验,好像过一把这种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4:35:2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4#
只敢跟到神游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4:40:4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5#
很有意思的旅行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4:45:0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6#
质朴环境带来的惬意生活。羡慕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4:46:2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7#
很好的游记,旅游片片!敬佩你们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不过这一趟花了多少钱钱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4:52: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8#
欣赏!钦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1-5-24 14:56:3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19#
精彩!:victory:观看徒步穿越大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5:04:1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20#

沿怒江峡谷北上,我们走过那片原始丛林

作短暂的休息,补充食物,接着下山。

几乎是奔跑的速度向山下冲去,就是为了躲避山顶那强劲的寒风,这时尼玛在一处较隐蔽的大树下停下来,向我使劲挥手,一看,是古老的爬山跪过的痕迹,显然历代的赶马人无数次地在这里跪地摩擦,把这块青石板跪凹了,凸现出双腿跪走的深深印记。

我的眼前顿时出现黑白的画面,一群衣衫褛烂,长发飞飞,怀里揣着几个不多的铜板的赶马人正穿过丛林走向回家的路……



曾看过这样一段资料介绍:很久以前,大多数藏族男性出门为茶商当“坠本”(赶马人)的日子是非常苦难的,他们每人要照看十匹马左右,这种近乎漫漫路上大迁徒似的输送茶叶的活计,很多时候会要人的命。于是,能否平安健康地返家成了赶马人搁不下的心结。

如此一来,启程的清晨总要举行祈祷仪式,赶马人把各自的鞋带解下来,双手举在眉间,口中祝念:到达习玛塘不要轮到我放骡子,到达谷间塘不要轮到我砍柴,到达赤拉山不要轮到我扛水……这是远去西藏途中的三个地名。

习玛塘在德钦县奔子栏境内,那里沙多无草,骡马觅不到草大多逃散,谷间塘在西藏帮达附近,海拔高、缺柴禾,寻找燃料不易,赤拉山在澜沧江西岸,在山顶宿营时取水到半山腰是苦差事。所以坠本们求神保佑别遇上这几件事。

祈祷完后,将鞋带交给马锅头,他把鞋带在火上薰一下,双手举起念叨:“一路上的诸神,寺庙保佑马帮逢凶化吉,遇险呈祥,一路平安!”然后把鞋带分成几份,分别交给几组赶马人又说:“你们放骡子,你们砍柴,你们扛水,一直轮到拉萨。”

这条古道上饱含泪水的骡马和疲累不堪的赶马人如兄弟般地相依为命,彼此疼惜和挟持,他们吃力攀沿的脚步声,如一首悲壮而又悠远的哀歌回响在古道的上空。赶马人每天上下20多套鞍垫,上御20多驮货物,每驮最少200斤,搭帐、拾柴、日晒雨淋,忍饥挨饿,顶风冒雪,都是必须要经历的。

当他们来年形容憔枯,泪流满面,衣衫褛褴,长发在冷雪中飞扬,树皮般的双手捧着不多的铜板奉献在阿妈面前时,就是恩重如山的阿妈也难以接受……



站在这块凸现出双腿跪走的深深印记旁,长时间地举头又低头,我向一些久远年代的灵魂祭奠,为他们曾走过而我正在走过的这条古道,更为他们在苦难中呈现出的生命的原始意义。



下午3点,森林中下起了滂沱大雨,雨衣不起作用,风吹着雨点从四面八方扑来,我们被浇了个透。亚哥赶紧招呼大家躲躲雨,向导们首先聚在一棵大树下,支起了锅煮茶、泡面,大家都穿着衣服烤火,希望身上干一点,一时间大伙身上都冒出热气,这是在丛林中才能看到的新鲜事。



途中补充食物







一小时后,穿着半湿半干的衣服又上路,脚下就没一块称心的地儿,泥泞路、烂坑路、苔藓路折腾着我们摔倒无数次,走得昏天黑地,走得不识爹妈,走得想哭。回望队友,都苦着脸闭着嘴,脚下机械地移动着。

6点,森林中的光线已非常黯淡,队伍停止前进,山凹凹里我们支起了帐篷,这里海拔3700米。今天步行11个小时,路程约40公里。糟糕的是雨下不停,从马背上卸下的行李没一件是干的,海绵在滴水。

亚哥和远飞鸟带领向导们用塑料布很快搭建起四面穿风只有顶棚的“家”,扎西真行,滴着水的树干也能捣鼓燃,不一会“家”热闹起来,所有的人都围在一起,先前的苦难荡然无存,唯有快乐充满心间。



扎西总在行进途中给我们喝他的米酒

西在我们忘情于“家”的时候,悄悄地做好了饭,他让我们先吃,说多砍些柴,今晚火不能熄,不然没法熬夜。说完铁爪子似的手拽把砍刀去了灌木林。帐篷从撑起那刻起就是水淋淋的,怎么睡!

可是白天的疲惫未得到恢复,夜里还要坐到天明能行吗?在“家”呆到深夜11点,我和刘萍都困到极点,抱着烤干的海绵被无论如何都要躺下休息,瞬间被子吸干了帐篷底部的水,我们迷糊着睡在湿冷的被窝里。

半夜帐篷被雨淋垮,我们钻出来,浑身打着颤重新支撑,惊醒了尼玛也来帮忙,并把他的雨衣盖在我们的帐篷上,好景不长,仅十几分钟帐篷又被雨淋垮,我们弃帐挤进李老师和小胡的帐篷。如此一来两人帐蓬挤进四人,没人好受。

一分钟一分钟地捱,10月5号的清晨在我们十分难熬的心境中到来,但想到今天是徒步的最后一天就告诫自己:保持晚节,不要骑马!跟大家笑笑。扎西总是不会忘记做饭,当我夸奖他时,他说做饭是他的本份。

7点热气腾腾的稀饭喝一碗就上路,山间里一片驮铃声,队伍离开营地向着北方一路攀援而去。尼玛又来告诉我,今天累哟,要翻5070米的喜拉山口,北京人租的驮马还可以骑人,你身体轻要骑吗?我笑笑摸摸他的头,觉得尼玛可爱极了。后来李老师骑上去了。

在一段长长的青石头路面上,队伍缓慢地向上攀登,海拔随之升高,队员们开始出现头疼,呼吸困难。前方就是5070米的喜拉山口!

午后2点,站在山丫口,似乎一切困难都不值一提,仿佛此次徒步已全部完成,浑身轻松得直上云霄。站在这高爽之地,就在飘扬的经幡脚下,深情地呼吸喜拉山的空气,让自己进入自然人的角色,在极度疲惫中陡然器宇轩昂,将喜拉山以及这片丛林揽入怀中。



海拔5070米喜拉山口

之后的22公里路,尽管艰难不减,穿越的锐气却猛增,在到达日东的最后10公里路程时,小路向右一转,钻出茂密的原始森林,我们又回到怒江边,逆江步行。

下午6点,估计还剩下3公里就到日东的时候,扎西牵着两匹马返回接我和李老师,他早已在5点前到达日东了。我不能拒绝扎西的好意,就欢快地骑了3公里的路程。今天步行43公里。

70.JPG (334.46 KB, 下载次数: 32)

70.JPG

71.JPG (206.37 KB, 下载次数: 33)

71.JPG

72.JPG (270.32 KB, 下载次数: 29)

72.JPG

73.JPG (335.25 KB, 下载次数: 32)

73.JPG

74.JPG (266.16 KB, 下载次数: 30)

74.JPG

70.JPG (334.46 KB, 下载次数: 35)

70.JPG

71.JPG (206.37 KB, 下载次数: 30)

71.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