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日,难得的冬日暖阳。
何家的几个媳妇、婆子坐在耀礼家的院子里打麻线,暖暖的阳光照下来,有些耀眼,妇人们劳作之余难得休闲,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欢声笑语,化解平日里的隔阂,增进邻里友谊,能少去不少烦劳。
耀礼的小儿忠孝十五、六岁,依偎在母亲腿上,母亲解下他的黑色头巾,在头发上一点点查找虱子,虱子在头皮上寄生,在发缝间穿梭,发现一只,就用双手的指甲盖用力挤压,虱子的肚子挤破,流出刚刚吸取鲜红的血液。
耀礼的老婆孙氏忙完这些,又吩咐贾母烧了一盆热水,端出来放在太阳坝里,一勺勺舀起水,浇在忠孝的头发上,又取了一些天然的皂角果子,拍打成碎块,在头发上反复搓洗,就产生很多白色的泡沫,洗完头,用头巾把水擦得干净。
孙氏又用了一根黑线,在两手指间、牙齿间穿梭、运动,反复的变幻,绞掉忠孝脸上的绒毛,忠孝面部焕然一新。几个妇女取笑忠孝,小伙子漂亮得快要娶媳妇嘞,孙氏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耀礼和孙氏结婚后3年,都没有生子。去问了何瞎子大爷,瞎子说:两件事,你得做到。第一是带些香蜡上趟泉水寺,给送子观音磕一百个头,好好许个愿;第二是,先抱养一个娃,他会给你家带一个娃来。
两夫妻应允下来,一打听,河对面蒲家嘴的扇麻子养不起娃,正要送人。扇麻子平时爱好喝酒,谁只需要支付十斤酒钱,就可以白送一个娃给谁,如此这般已经先后送走了8个男娃。
耀礼从剩下的两个男孩中随便选了一个,反正无所谓,瞎子大爷说过,引领一个之后,随即会亲生一个。支付了一些铜板,拉着手就牵回家,取名叫忠信,改姓何,年5岁。
果然,忠信来家三年,孙氏怀孕,诞下一男胎,取名忠孝。夫妻俩高兴地合不拢嘴。上山给送子娘娘还了愿,整整2篼菜籽油,又给瞎子大爷买了一些酒,算是感谢。
民国27年秋天,忠信背着背篓去半山腰的大海家讨要粮食,遇过境的一支部队,躲闪不及,当场抓个正着。被抓了壮丁,事后耀礼捡回背篓,嘿嘿一笑,妈个巴子,少一个人吃饭正好。从此,更加宠爱幺儿忠孝。
几个妇人玩笑之间,正权跑来跑去,嚷着说家里藏着一个姐姐,贾母忙着追赶上他,捂住他的嘴,当场给了两个耳光。
欢声笑语中,正道牵着一位高挑的少妇走了过来,只见这少妇皮肤白皙,个儿极高,穿着一件红色的灯草绒外套,脚步轻盈,低着头静静的跟在正道的后面。
这样标致的少妇却是乡里少见,阳光下红色的外套有些耀眼,姑娘的脸色白里透红,人们上上下下地打量。不知道正道这小子,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娶到如此标致的女子。看惯了正道一向的败家子行为,有些人暗暗感概:好好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正权在一旁“呜呜呜”地哭着,正道正在给每一个长辈媳妇哈腰敬礼,少妇挣脱他的手快步走过去,拉过正权的手,小声地轻轻地安慰。贾氏满意地看着少妇,满是疼爱。
正道笑得合不拢嘴,露出一口黄牙,介绍说:“她以后是我的媳妇,叫雍莲儿,来给长辈们行礼吧。”
雍莲儿浅浅的侧身含胸。女人们投来嫉妒的眼神,笑着打趣:“正道加油,等着明年抱上大孙子。”
“正道以后莫偷懒哟,没把这门漂亮的媳妇饿死了。”
“正道真有出息,哪里找到这么漂亮的老婆。”
“人家正道眼光高呀,十里八乡的女子都看不上,到底还是找了这样一个标致的老婆。”
正道有些飘飘然,牵着雍莲儿的手,向何家湾的上半湾走去,边走边介绍,该叫什么,该如何称呼,是什么亲戚道里。正道的辈份普遍比湾里的人矮两三辈,属于何氏的长房。俗话说得好:长房出小辈,幺房出长辈。
原来正道这几天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贾母寄居在耀礼家里,是因为讨了媳妇。也不知道是怎样讨回来的?哪家的女子?这样天大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何家湾,然后杨家湾也知道了,然后是马家、金家,大半个泉水村南的人都知道了。
贾母重新回到家里居住,家里仅有两间茅草房,只能算是勉强遮蔽风寒。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新媳妇也没有嫌弃的意思,帮着家里做饭、扫地,家里比以前温馨多了,正道娶了一个漂亮的、贤惠的好媳妇,羡慕死了村子里的光棍,有时候人们假装来家里借一点东西,对新媳妇东瞅瞅西瞧瞧,贾母甚是得意,有些人赖着多看了两眼,贾母也是极不高兴。
杨家湾的人马继续加紧巡逻,丝毫不放松警戒。
话说这天下午,佟警察和牟警察带着4个士兵,再次走进泉水村。德山异常紧张,忙着递上烟火,和佟警察套着近乎。
佟警察懒得理他,直奔泉水寺。见到旭郎,不容分辩,命人上前反手绑起就走,旭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不明就里,寺庙里乱作一团,旭清忙着禀告师傅,江和尚出来拦截,佟警察一把推开,德山惊得愣在当场。
刚出庙门,旭郎依依不舍回头,见翠兰正在痛哭叫喊,不远处,马平西放下粪桶,急冲冲赶过来,伸手抱住翠兰,翠兰还想向前,平西反手两耳刮子,翠兰当场哭叫得更凶,瘫坐在地上。
一路人下到山脚,又转头去了何家湾,佟警察一脚踹开木门,抓起正道,五花大绑,扬长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