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411
查看

6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竹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0:1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昨天回家,看见几个工人正在砍竹子。一边整理枝桠的父亲说,二哥打算年底修房子,把竹子砍了,先腾出地来,十月间再动工。
其实,我一直想写写我家的竹林,苦于一直沉湎于这样那样的琐事,而没有动笔。现在,看到这最后的一笼竹子也即将消失,才觉得非写不可了。在内心深处,我想我有这样一种担忧,深怕骨子里的有些东西也会随着竹子的消失而一同消失。这是一个容易消失的时代。斗架子的川北民居,遮雨的蓑衣,木匠的刨子和墨斗,铁环,河里的乌鱼、刺壳鲍,不是都消失、都不在了吗?甚至,昨天还在出席会议、接见宾客、被电视报纸网络报道的官员,今天都可能不见了。上午还活蹦乱跳的朋友,下午都进医院,去火葬场了。看来,真实的存在也不过瞬间烟云一样靠不住,只有记录才有可能保存恒久。但我不敢有这样的妄想,我只希望,我的写作能够带我回到我家的竹林,并在那里能够依稀记住我那些已逝的亲人,和正在消逝、或即将消逝的亲人。
这是我家最后一陇竹子了。印象中,我家是有两大片竹林的,三十多年前,都郁郁葱葱,很是繁盛,一天到晚,麻雀、黄雀、喜鹊等鸟儿一群群地飞进飞出,唧唧咋咋地叫过不停,赶会似的,煞是热闹。
离家最近的竹林,其实就在屋后,夜里也能听见竹梢在房屋瓦背上被风吹动的声音,刷刷地,就像我们小孩子白天滚铁环的声音,挤进我的梦乡。夏天,天气燠热,大人们往往会在午后两点过才出工,于是一家人会抬了矮板凳,坐在竹林下,一边摇着篾条编制的扇子乘凉,一边漫无边际地闲聊着。我的历史启蒙知识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的。爱看川剧的父亲,每天都会利用这个时间给我们几个孩子讲上一个两个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武王伐纣,盘古开天地,比干剖心,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花子骂相,……,这些都是我以后在教科书上也没有看到过的,它们甚至影响了我对历史人物、历史进程以及人生观点的态度。“曹操的江山是打出来的,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父亲的观点起码比我后来听到的易中天的讲义要早几十年。
我家竹林给我的最早印象,是松潘大地震那年。在生产队高音喇叭的催促下,一家人卷了垫席,一截用竹子撑起来,一截铺在竹垓上,然后在里面放进被盖枕头,算是搭起了一个地震棚,在飞来飞去、嗡嗡叫的蚊子声中,坐卧在一起。那年我8岁,还没报名读书,听不懂大人的话,也不知道地震的可怕。仿佛记得,有人说,唐山、平武什么的,还有倒山、翻海、地裂什么的。也仿佛记得,还有人说,这么大动静,怕是要出什么大事之类的话。但
我们一家子却丝毫没有什么惊慌的样子,婆婆依旧打着米汤浆糊,母亲一针一针地给我们锥鞋底,父亲还是给我们讲着隋唐瓦岗、水泊梁山上的好汉故事。
现在我才知道,那一年是公历1976年,地震那天是816日。等我们在竹林下的地震棚里躲了二十余天出来的时候,生产队里的高音喇叭已经放出了我平生第一次听到的哀乐,——伟大的导师和舵手毛主席逝世了。在大队部前面积满拖拉机油污的场地上临时搭建起来的灵棚里,我的左臂上平生第一次被大人们给戴上了一朵小白纸花。过了几天,灵棚拆了,大人们把从远处山上砍来的柏树枝桠、黑色的布幔、白色花圈堆积在一起,然后一把火点燃,我们和大人们一起,排着长队,依次走到火堆边,把臂上佩戴的小白纸花扔进火里。风一吹,火焰呼啦啦地窜起,已经燃尽的白灰高高扬起,尔后又飘落下来。我记得,那天,整个大队的天空,全是飘落的白灰。我们从大队部回到家里的时候,那些白灰也还在往下落着,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近处的田地里,刚栽下不久的油菜叶子上,冒出来的小麦芽尖上,全是白蒙蒙的一片。
另一片竹林与自家房屋隔了一条小水沟,比房后的更大,里面全是竹子。春天或者秋天,一根根笔直的笋子,带着毛茸茸的壳,蓬蓬勃勃,肆无忌惮地生长着。麻雀落在地上,毫不惊恐地跳跃着。还有笋子虫,也探头探脑地张望着竹林里的风吹草动。
暑假或者寒假,我们几个孩子会在竹林下的空地上,撒上一把谷子,支上一张簸箕,然后在支起簸箕的木棍上绑上一根小绳子,远远地躲藏在竹笼后面,一待麻雀跳进簸箕里,就使劲地一拉绳子,簸箕落下来,麻雀就扣在簸箕里了。“逮到了。逮到了。”孩子们的欢呼声高过了竹梢。这只是高兴地开始,更大的兴奋还在后头。在那个一个月也吃不到一片肉的饥饿年份,一只麻雀肉带给我们的幸福简直就是神仙生活了。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拔毛的拔毛,找柴禾的找柴禾,烧火的烧火。约莫一个小时左右,麻雀烧熟了,那个诱人的肉香让每一个人都紧闭着嘴,深怕流出口水来。在大一点孩子的分工下,几个人你一条翅膀我一条脚脚地啃起来。天很快就黑了下来。大人们也从竹林外边的田坝里开始往家里走了。
竹林里有一口井,立秋那天,我们大人小孩都要去到井边,用竹子做的井杆扯上满满的一桶水来,然后你一瓢我一瓢地喝下去。据说,这天喝了井水,整个一年,人都不会拉肚子。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有无科学依据,但青勾子朋友老幺有一年没去喝,结果就拉了一个冬天的肚子。
竹林之于我的快乐往事不止这些。可以说,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全在这两片竹林里。
农闲,生产队不出工的时候,父亲会早早地起来,拿弯刀砍倒十一二棵老竹子,绑成一捆,扛到七八里外的县城大河坝或者灯光球场,以每斤67分的价钱卖给县工贸公司、土特产公司、或曙光纸厂。有时价钱好些,可以卖到一角二三,一百三四十斤的一捆竹子往往能卖上十多块钱。在计划好了家里必需的柴米油盐后,父亲会走进稻香园,买一碟油炸花生米,有时是一两卤猪耳朵,打二三两酒,喝个微醉醺醺的,然后去到南门外的王爷庙,看桂花班演出的辕门斩子、薛刚反唐等折子戏。
傍晚,父亲一偏一倒地回来了,他新买的箩筐里除了一两斤猪肉,还有我们几个孩子换季的蓝布新衣服。小时候,虽然年份不好,但我家还是能靠了这两片竹林,在每一个月打打牙祭,逢年过节,我们四兄妹也能穿上新衣服。
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月初或者中旬,父亲会一连好几天地上街卖竹子,去公社供销社、食品站,找熟人换肉票、布票、酒票,买回三四斤猪肉、红苕酒或者甘蔗酒,有时有带鱼、虾片、花生米,然后在26日婆婆生日这天,请大嬢二嬢四嬢及缪姑父、冯姑父等亲戚回来,闹闹热热地给婆婆做生日。
我家靠近平通河,那时的平通河河床很浅,泥沙石头堆满了河道,一遇秋天的暴雨,河水就涨起来,往往就翻过了几十米远的田坝、河滩,直冲进我家院坝。为了免于水患,闲不住的爷爷、婆婆就会在洪水退去之后,把那些堆积的泥沙一撮一撮地码起来,在房前屋后弄成一个高高的土垓,栽上竹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大片竹林。那时,竹子不仅可以卖给造纸厂舀纸浆,也可以自己编垫席、箩筐,扭牛鼻绳。
“那时,哪像现在什么都可以用铁、塑料来做,背篼、粪筐、扫把,哪样不用竹子?”父亲说,“现在呢,什么都用塑料了,哪个还用竹子?”今年已经76岁的父亲,看起世事来,比我这个读了十多年书的人还要眼亮。
小水沟外边的竹林分给了幺爸。他在18岁去到部队当兵,两年后因为处事精明、干练而被提拨为排长、班长之类的军官,后来私自佩枪与大凉山土司的女儿照相而被关禁闭,然后又在里面用毛选揩屁股而被判刑,等到80年代初平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神志有点疯癫状态的孤寡鳏独老男人了。
婆婆已经在幺爸回来前五年去世了,她走的那天还是念念不忘幺爸。回来后的幺爸,种不来地,一个人在建筑工地打工,回到家里,就咿咿呀呀的吹笛子、拉二胡,很少说话。地震前几年,下河遂宁的一个何姓人家因为看中了河西坝子三岔河的地利,而把儿子抱给幺爸做了继子。幺爸因此才有了一家人。不过,这样的光景没有几年,幺爸就因为不知哪里染下的肺结核而过世了。他下葬的地方,紧紧挨在婆婆的坟地旁边,也是这块竹林,这是我父亲的意思。
现在,那片竹子早已经被砍了,原来生长竹子的地方已修起了一大幢房子。二哥打算新建的房子也将在下个月动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发表于 2015-11-9 11:11: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lol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发表于 2015-11-9 16:03:2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君之故事如吾歌,相似岁月同感多。: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板凳
发表于 2015-11-10 11:00:0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岁月如歌,往事如酒,勾起了我的回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报纸
发表于 2015-11-10 11:08:5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广东
朴实无华,生动感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地板
发表于 2015-11-10 14:45: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平实而感人,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人老了,慢慢回忆往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