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川贤夫 于 2014-10-24 21:50 编辑
(一)二龙戏珠 托梦修庙 明朝崇桢年间,我国干旱持续时间与受灾范围为近百年所未见,多处溪水断流、无数井泉干涸、遍野青草枯萎,历史上称之“崇祯大旱”。然而在川西北永镇场的西面曾家沟和高家沟,因有两眼泉水喷薄而出,浇灌了近三百亩粮田,使这里几十户农民侥幸度过了灾荒。这两眼泉水流自于曾家沟侧面的龙脉山丘,整座山丘简直是树的海洋。山上满是四季常青的灌木丛覆盖着地面,灌木丛中一株株粗壮的苍松翠柏伸展着苍劲的枝干,犹如撑起无数把墨绿大伞,浓荫蔽日;更有一片枝繁叶茂的马桑树,其中的几颗树干有两人牵手合围之粗,高数丈;还有一株六人牵手合围的黄楝树傲然挺立,周围枝桠都是脸盆粗细,其主干直插云霄,犹如擎天巨柱,枝桠上常有鸟雀飞跃、神鸡啼鸣;距离黄楝树十米左右还长着两株奇异的树,水桶大小、三丈多高,有雌雄之别,雌树初夏开花挂果,色青,状如袖珍“罗汉”,秋末成熟时紫红色,味甜。凡路过此地者都羡慕这儿是“居士修道、神仙隐逸”的绝佳处所。最近几月这山丘林子每晚夜深人静时,疾风呼呼,树叶摇曳,发出涌波翻浪般的轰轰声响,同时树林中透出一团朝霞似的红光映红一片天空。这一奇异现象被当地百姓传得沸沸扬扬。 一天夜晚,住在山下的曾木匠和高石匠参加绵阳圣水寺庙竣工晚宴后,步行回家时听到声响见到红光很是好奇,便进山想探明究竟。他们循着红光上山,来到泉眼五米开外,透过树干缝隙,竟然看见两个身着彩服、头上长角、相貌奇特的怪异少年,站在泉眼边嘻嘻哈哈地来回抛着一个鹅蛋大小的闪闪发光的火球。曾、高二位匠人是当地从不信邪、不怕事的胆大之人,见到此情景大喊道:“你俩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晚了还站在泉眼上玩耍,不拍掉下去?”俩少年听得喊叫,一头扎下泉眼不见了,红光也消失了,山林一片漆黑。两位壮汉顿时惊慌失措晕倒在树下……迷迷糊糊中又看见刚才那两个怪异少年来到他们身边说:“二位师傅不用怕,我俩本是东海龙王敖广的大太子和二太子,我叫敖凡,我二弟叫敖平。先前我俩正在天宫游玩,听说哪吒打死了我三弟敖丙,急忙前往为弟寻仇。赶到陈塘关时正见李靖痛声责骂他小儿,那哪吒受不了责骂当即剖腹自尽了,于是我们的寻仇念头顿消,便回东海而去,路过此地见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景致幽美,便缘树而下寻水止渴,发现两处泉眼跃入其中,顺着泉下暗河逆流而上,竟然到了我舅父神龟管辖的通天河。我们又原路返回从这泉眼跳出,刚才正在玩耍夜明宝珠嘞,不知是否惊吓了二位师傅?”曾木匠眼馋地盯着少年手中的东西问:“你们这珠子从何而得?为何红光耀天?”二太子敖平脱口而出:“这珠子是龟妹子送给我的订婚信物。这是她母亲贝壳夫人历经千年修炼而成的珍奇宝珠,露出水面受日月星光照耀后就会释放出红霞般的光芒。”高石匠又问:“这宝珠能保风调雨顺吃穿不愁么?”大太子敖凡说:“此宝珠存放米柜可生米,放于钱袋能生钱,丢在泉眼中能保证泉水长流,永不枯竭。若在此山盖座庙宇香火供奉宝珠,虽不敢说年年风调雨顺,但至少可保百姓免受饥饿与战祸之苦。”两位匠人听后万分惊喜,忙叩首跪拜良久,抬头时不见了少年踪影,睁开眼来已是次日清晨。曾、高二人将昨夜见闻之事告诉了家人和邻居,大家觉得奇异,都赞同捐资修建庙宇。于是开始集资、备料、平地、砍树……经过多年准备,终于在明末清初的洪化年间,在两处泉眼的前面——龙脉山的“龙头”处修好了一座占地两千多平米、由三进院落三大宫殿组成的雄伟大气的寺庙。寺庙正殿柏木脊梁上刻着“宝珠长明”四字,庙门上方刻着“龙泉寺”庙名,门外两侧马桑树柱头上镌刻着“神思浩荡八仙还方万民安”、“佛光普照九龙归位朝百聖”等对联,所刻之字皆用金粉液涂染,异常醒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