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铁锅历史悠久。 据清朝雍正五年(1727)版《江油县志·乡坝》记载:“龙漩,治西二十六里,旧设铁厂。今移于下庄坝。”“下庄坝,治西三十里,旧设铁厂治农具。兴废不常。”“锅厂,治西北十里。” 清朝嘉庆末年(1815)前后,江油县北部山区雁门场秀才赖炎,家中富有,便引进技工回乡,在雁门云落山、柳坝子、老广山、龙池子、小坝子及吊索岩等地打洞开矿,就近建起七座“堆子”(小炼铁炉),砍柴炼铁,生产铁锅、犁铧。 四十余年后清朝咸丰末年(1860)前后,雁门场书生王安福当选为贡生,声望大增,遂与当地大豪绅刘正国联合,一个出主意,一个出资金,在今六合乡叶家沟、黄土坝各建炼铁炉一座,起名“中和铁厂”及“协合铁厂”,就近开矿砍柴,冶炼生铁,生产铁锅、犁铧。 民国2年(1913),江油北部大富豪王雨臣在雁门、会龙两场建起铸造厂二处,合名“双星魁”锅厂。以九处矿井铁矿、6座炉子冶炼的生铁运到锅厂浇铸铁锅、犁铧及耙齿,运销川北地区江油、剑阁、梓潼、广元、青川、平武、苍溪及甘肃文县等十多个县。王氏家族迅速爆发为江油首富。 至民国8年(1919),江油政治实力人物蹇幼樵在江油西北山区共建矿井7处,炼铁炉14座,在江油马角澄水开办锅厂,生意火爆,产销两旺。产品沿涪江而下销往夔门以外。 解放后,政府将江油二处锅厂和安县秀水锅厂合并,在江油市马角镇新建了国营的江油锅厂。江油锅厂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将纯手工操作技改为机械压铸,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一举成名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铁锅生产厂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营企业纷纷改制破产,1995年6月诞生的四川绵阳宏江实业有限公司抓住了国营江油锅厂破产的机遇,收购了原江油锅厂的设备,接受了一批下岗人员,接过了江油长达约300年生产铁锅的接力棒。将江油铁锅不断发扬光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