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本是最美好的季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座城市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在三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勇当“孤勇者”,直面病毒、不畏风险,他们没有坚不可摧的铠甲,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就是冲刺在疫情前线、默默守候在群众身边的防疫尖兵——逆行者。
他们是 闻令而动、尽锐出战的党员干部 驻扎“疫”线的“鲁智深”——蔡忠辉
“有鲁智深在,我相信中心社区抗疫一定能行”,工作人员说。面对中心社区疫情防控严峻态势,三合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蔡忠辉临危受命,简单安排好家中生病老人后,第一时间到达社区,召开应急工作会议,迅速成立三合镇中心社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任务细化到人,全面落实社区防控布控。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无暇顾及外貌的他,果断要求将自己剃成光头。他说:“没有想那么多,组织需要我,我就上!这么多事情,哪里还顾得上洗头发,还不如剃了......”
他们是 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人民公仆 “永不掉线”的接线员——陈玉华
“在哪里可以买肉买菜,在哪里登记买药,可以去接种疫苗吗......”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一直没有停过,她忙得去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全天候“在线”的陈玉华同志,从镇党建办驻扎社区的这几天,都在负责接听电话,通过一条热线,为政府和百姓搭起了连心桥,温暖着电话那端一个个求助者的心。声音虽然哑了,但依旧很美。
他们是 坚守岗位、逆流而上的村社区工作者 日行三万步打盹两小时——刘旭 防疫形势随时变化,辖区每天会出现许多问题,群众也会来电咨询。“你们在卡点守好,一定不能让封控区域随意进出,有什么事打电话叫我”“你们报需求数给我,物资马上给你们协调”“你母亲目前身体情况怎么样?是否帮你代购药物”“请你继续在家隔离,如果生活物资不足,我们可以代为采购”。最多的时候,长南社区的刘旭书记一天接了500多个电话,都在问“怎么办”。她的手机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她每天做的,就是将这些问题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再分类处置并第一时间反馈。“马上协调处理”就是她的工作节奏,一忙起来总是白天黑夜连轴转,经常不知不觉忙到凌晨,休息一两个小时,又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
与“疫”交锋的娘子兵——周琼华
封闭小区、核酸采样、政策答疑、环境消杀、物资采购、包裹转运、就医渠道、垃圾清运、志愿者招募、收集孤寡老人需求.......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作为川矿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的她,从容不迫、忙而不乱,快速高效地把每一项工作安排下去,像领兵打仗的“娘子军”。“她每天基本都是半夜2点以后才可以就着沙发休息一会,4点又要起床,几天时间感觉她苍老了好几岁,她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看着也心疼哦,希望疫情快点过去.....”,社区志愿者王阿姨说。
他们是 挺身而出、不惧困难的最美志愿者 坚持卡点守夜的“暖男”——邹玉坤
“搬物资,守口子,值夜班这些就我来,就不要安排女娃娃去了,这么晚、天气也冷”,邹玉坤主动请命。值守一整晚没合眼的他,次日凌晨4点又投入到接送医务人员、维护采样秩序等工作中。10月4日,喻观村瓦店片区有一例阳性患者,他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挨家挨户宣传“不要出门,不要出门,就在家里等到做核酸,有什么需求尽管给我说,我帮大家代办”,他一边说一边安抚村民,却未曾发觉自己的腿疾病痛已然复发......
两点一线的“托运人”——赵方波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爆发后,川矿社区党员赵方波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名,争当志愿者,主动把最辛苦的物资转运工作挑起来,每天早上5点准时到社区报到,用三轮车一趟又一趟、一遍再一遍去外围卡点把居民购买的生活物资转运到封控区卡点门口。他和5名志愿者所负责的4个小区2100多住户,每天转运各种物资1000多件,转运时间长达14小时,但却没有因为疲倦而弄混一份菜包、运错一份药品......
“重新上岗”的花甲老人——邓玉兰
“我们在招募志愿者,你来不来?”带着长钢人的别样情怀,年已花甲的她从10月3日小区封控管理开始,就帮助长南社区成立由党员、楼栋长、居民组成的百余人小区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日夜奋战,挨家挨户摸排户数人数,逐栋逐楼登记各项需求,每天来回几万步,全然不知他们中的四分之一都是上了六七十岁的人。“不管嗓子喊哑,也要维护好核酸采样秩序,严格落实‘一米线’,这是最基本的!”“我们都是长钢人,守护家园,我们一起上岗!”这是她最近挂在嘴边的话。
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只是负重前行!感恩有你,三合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