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今日 5253主题

收藏本版 |订阅

[江油人] 李白诗中的戴天山迷雾

巴山仙人 (注册会员) 发表于:2022-3-21 10:20:59|查看:44830|回复:8   [复制链接] | 来自四川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唐平瀛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依两三松。这首李白早期的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是新硎初试,后人的仰慕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云: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但神奇的是,如此幽野之致的仙境戴天山究竟在哪里?打开地图却如李白寻访的道士一般踪迹杳然,网络上也是众说纷纭,一团迷雾!


最直接的说法是:戴天山就是匡山。近代《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注也大多标记为,戴天山又名匡山。

小匡山亦名读书台。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少时曾隐居在匡山大明寺读书,《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盖是时所作。现存江油李白纪念馆内的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载:“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于此山读书”。诗圣杜甫入蜀曾吟诗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与李白是至交好友,如此看来,匡山是李白读书处,应该是确凿无疑的了!


不过,匡山也有大小之别。


小匡山在江油市让水乡读书台村。同治版《彰明县志》载:“小匡山亦名读书台。孤峰秀拔,宛如文笔。李白尝读书于此。”传说因李白年少时在此勤奋攻读,夜夜灯光通明,故亦称为点灯山。

至今,小匡山顶尚有光绪十四年重建太白读书台的两块石碑和一座用来焚烧字纸的惜字宫,最近几年又重新对读书台进行了翻修。不过,小匡山相对高度不到200米,显然不是戴天山。


大匡山位于江油市大康镇下庄坝村。山上有大明寺遗址,原为唐代古刹,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有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立在匡山上的《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为证,应该是李白读书处无误了,但这并不能证明大匡山就是戴天山。同样在《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上,还有这样一句:“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昔贞观中,始祖师法云,不知姓氏,号长眉僧……卜基创止宅”显然,“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正好说明大匡山并非戴天山。


盖天山谐音戴天山。不妨再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探寻一二。首句泉水淙淙,犬吠隐隐,说明是缘溪上行;次句“桃花带露浓”,点出了出发时间是清晨,而“溪午不闻钟”说明到达道观已是正午。也就是说,戴天山中的道观与李白读书的大明寺还有半日行程。至于“树深时见鹿”和“飞泉挂碧峰”,更不像是如今大匡山的景致了。
不过,大匡山本就是岷山余脉。沿着大匡山脚下的百汇溪向北,穿过白鹤大峡谷,距匡山书院直线距离数公里之遥,便是吴家后山。李白显然没有听说过吴家后山这个名字,在李白千年之后的17世纪中叶,平西王吴三桂后人避难来到这里,隐姓埋名,繁衍生息,才衍生出吴家后山这个地名。

吴家后山是否就是戴天山?虽然并没有官方的确认,但民间已越来越认可这种说法。除了地理位置、自然景观都比较吻合之外,吴家后山的最高峰,海拔2179米的洞子坪,当地人称之为“盖天山”,也正好是戴天山的谐音。

今天的吴家后山,在摄影圈和户外圈已是响当当的存在,但却一点也没有沾上戴天山的光。真正让吴家后山声名远扬的,是溶洞、天坑、天生桥、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和堪称世界之最的7000亩原始辛荑花海。

我不禁遐想,倘若将二者有机结合,早已被谪仙李白神笔钦点的戴天山,又会迸发出怎样的光彩?

韭菜园花海,山下为白鹤大峡谷。是否便是李白诗中的“飞泉挂碧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32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发表于 2022-3-21 21:0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可惜了江油两张好牌,一是诗仙李白,二是金光洞和翠屏山道教发祥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21 11:0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沙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21 11:12: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藤椅
文笔真好,文章内容也丰富sc51811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21 12:10: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板凳
今天在限汽车排量没呢坛友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21 13:28: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报纸
没有溶洞的照片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21 14:02: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地板
历史总是被那些实用主义者歪来扭伤,唐代的匡山老虎都有,谁敢在那里办学、读书?人迹罕至为谁办学。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21 22:00:4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8#
四川的吴姓,大部份是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的风潮迁来的。清康熙六十年(公元一七七二年)吴斯先(字振文)由广东惠川和平县迁入四川,其子孙散居简阳、绵阳、德阳、中江等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22-3-22 00:0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西藏
9#
写的好,喜欢看这样的文章。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