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河上有若干桥,其中有座四孔的石拱桥叫福利桥,老江油人都习惯性称为"小桥"。 当年他是连接中坝场与太平场的主要交通要道,市民在桥上或步履匆匆的经过,或早晚悠闲的晨练纳凉,或摆摊叫卖早出晚归,但谁也没注意这座普普通通的小桥,却有着非同凡响的传奇身世和佳话。
福利桥初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初,被水冲塌后募修加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再度被大水冲塌,当地人筹资重建后取名为“福善小桥”。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中坝和太平场工商界共同捐资,重建为四孔石拱桥,桥长40米,宽6米。
建桥期间,受江油绅士蹇幼樵先生邀请,民国书法大家于右任和谢无量分别题写了“福利桥”桥名,于右任的落款是"民国三十六年 于右任书”,谢无量的落款是"丁亥仲夏 无量"。建桥时,工匠们用八块1米见方、厚25公分左右的青沙石将二位大师题字刻石分别镶嵌在南北两侧桥墩上,单字刻石约50公分大小。
建国后,1967年福利桥升级改造,桥面铺筑沥青,两侧增加钢管护拦,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加固。由于题刻在桥墩,受护栏和桥头植被树丛的遮挡,少有市民在意这题字,加之此事又无文献记载,所以如此佳构一直鲜有人提及,直到2001年福利桥维修扩建时,才发现"福利桥”三字来头不小。 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桥,被2位名声显赫的泰斗级书法大家同时青睐,双双题字献宝,这在全国可能也绝无仅有,成就了一段中国书坛和桥梁史上的传奇佳话。
2001年福利桥全面扩建整修,桥面扩宽至20米,为留用2位大师的冠名墨宝,在桥梁重新命名的争议中,“福利桥”最终被延用,于右任的题刻镶嵌在桥的北侧桥墩上,谢无量的题刻镶嵌在桥的南侧桥墩上,维修后的题字石刻是重新复制,原刻石目前存放在李白纪念馆太白书屋后面。
福利桥,因为有书法大师的题名而罩上了一层历史和文化光环,对提高我市历史和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