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庆西藏之行天空未曾留下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泰戈尔 选择这个季节骑摩托车去拉萨也是不得已,拒绝了所有的劝阻和忠告,瞒着家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的路。
10月1日 江油——若尔盖 440公里 准备了半个月的拉萨之行,今天终于出发了。拟定计划:青藏线进,川藏线出。 我们一行三人:刘宇、天马和我。早上出发时,太白摩协的羊子、孤客、平常心、李眼镜和红小兵五人来送我们。刘宇骑的是嘉陵600,一路上将我们远远地抛下。但是每隔几十公里或路口他也总会等我们。三人行,不热闹也不孤单。 到达若尔盖已是晚上七点。去年七月份我到过一次若尔盖,那时阳光明媚,野花遍地,到处是青草、牛羊,十月份的若尔盖却是寒风扑面,刚吃过晚饭一出饭店,迎面而来的雨加雪像冰块一样打在脸上,生痛。冒雪回到旅馆,车身已披上了薄薄一层银装,楼梯的台阶也留下了刚刚走过的脚印。这是2011年我见到的第一场雪。听外面街道仍有车来车往,匆匆而过的行人正在寻找住宿,我想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得到更多的回答是:没有床位了。 我们早早地休息了,还有更漫长的路等待着我们,今天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
10月2日 若尔盖——化隆县 460公里 现在晚上9点过,在等饭期间记录一下今天的行程。早上从一望无际的四川省若尔盖大草原出发,穿过甘肃省河西走廊,到达山川起伏的青海省。行车12小时。三个字形容今天的感受:冷、累、饿!因此,只想快点吃完饭回旅馆睡觉,明天还要继续前行。躺在床上,我想那首《万里壮歌行》:无论风光旖旎,无论风雨泥泞,一路走来,各民族的传说、风情、信仰,古朴又绵长,和他们拥抱吧,让坚强的血液注入胸膛,向山川河流挑战吧,笑看它被征服的模样。
![]()
10月3日 化隆——都兰 520公里 今天来到了青藏线上第一镇——倒淌河。倒淌河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从长安通往吐蕃的重要通道和驿站,据说,文成公主为适应藏区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专门在倒淌河住了几个月时间,学习骑马,接受藏族传统的风俗礼仪和语言。因此,在我们一进入倒淌河镇时,就见到了文成公主的塑像。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此行见到了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人们向往它的浩瀚、 神奇、博大,为它的雄伟、秀丽而赞叹,把它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但我们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天鹅、云雀、黑颈鹤,也无缘看到一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越野赛。反而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在此照相5元/人。我们三人给了15块钱在青海湖边照了相,正打算离开时,一个小伙子跑过来说:来到这个地方还要另收费30元/人,因为你们进入了我们的牧场。我们说并未看到哪里有牌子给出了这样的提示。那个小伙子说:不需要什么提示,我们也不懂,反正你们就是进了我们牧场,就要收取牧场养护费。我们开始发生争执,最终驾车闯出了牧场,以一种很不友好的方式解决了这90元的问题。纯朴善良的藏族人何时变成了奸诈的商人? 晚上吃完饭回到旅馆时已是23:00,我们三个都筋疲力尽,我倒在床上,忽然特别怀念家里温暖的大床,疲劳、困倦、寒冷、全身肌肉的酸痛令我对前面漫长的道路产生了恐惧,我想回家了。 10月4日 都兰——格尔木 410公里 早上一起床,我们就商店好今天返程,太累了,想到还有那么漫长的艰难的道路我就害怕,可是在一跨上车的那一瞬间我就后悔了,一路走一路想,在往回走了三十公里时我们又终于决定朝着拉萨继续前进。 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在家的温暖与旅途的艰辛中,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家财足够他几辈子用,但是他仍然选择了在沙漠中当向导,风餐露宿,随时面临死亡的威协。“千里良驹,岂甘伏枥”说的就是这种人。而我们只是不甘心,如果中途而返,那么当我坐在电脑前时,我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记录这次的行程? 都兰与格尔木的道路宽敞平直,除了这条直通天边的道路以外,周围全是一望无际、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亿万年前,这些山体曾沉浸在海底,他们身披海藻,怀抱游鱼,耳听浪涛,多么自在!可如今,他们升上地面,变得一身苍凉。“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这就是人们对柴达木盆地最确切、最经典的描述了。 在这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红色小灌木,我不禁想起俄国作家布宁写的一篇文章叫《耶利哥的玫瑰》,就是把这种带刺的枯草叫做玫瑰,因为这种干硬的沙漠小灌木只生长在死海以下的砂石中和荒无人迹的山麓中,他们把这种刺草奉为复活的象征。我想起在这荒漠戈壁中生活的人们,他们是如此的坚强和勇敢,就像这种经历了千年风霜的小灌木一般,一生一世,祖祖辈辈在这荒漠中扎根。 晚上在店家处买了一个25升的大油桶,因为明天要穿越唐古拉山。 10月5日 格尔木——安多 710公里 曾经在暴雨和泥石流中穿越过六峡,在乱石和无数次的摔跤中穿越过甘溪至吴家后山,而这次穿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以及可可西里才是我岂今为止最伟大的一次穿越。 昆仑山的神秘莫测,唐古拉山的神奇雄伟,可可西里的漠漠荒原……这些神秘而又充满刺激的地方,和那世界屋脊上瞬息万变的恶劣气候,让多少人感叹生畏而不敢贸然前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踏上青藏高原,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骑车横过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我们怀着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向往和期待开始了艰苦的一天。 早上七点出发,十点左右到达海拔4776米的昆仑山口,感觉还可以,虽然高原反应成了一种时刻无法躲藏的痛苦,但是摩托车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奔驰,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激动和快感。到了五道梁时,人已冷得不行,穿上了最厚的衣服还是抵档不住高原的雪风,加上疲劳、饥饿、头痛、缺氧,我忍不住哭了。可是哭了几声,越发地缺氧,连气都喘不过来,只好收起眼泪,强打精神,继续出发。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万道金光,转瞬间乌云密布、风云突变、风雪交加。都说雪是轻柔的,飘飘扬扬的,可是这里的雪夹裹着寒风打在头盔上,咚咚作响,不一会儿,衣服上就覆盖了一层雪,正冒雪前行,突然前面刮起一阵龙卷风,车冲入风中,左右摇摆,把握不住方向。等到冲出了这阵风雪,前面又是万道金光,太阳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么明媚,那么温暖,把衣服上的雪融化,随着呼啸的寒风吹过,雪水顷刻间又变成了冰块,让我真正领略到青藏线上那说变就变的异常恶劣的所候。到唐古拉山山口时,已是海拔5231米,此时已是风雪弥漫,放眼望去,全是朦胧的雪雾,漫山遍野的积雪把这里完全装点成了银色的世界,在这无边无垠的高原上,此刻除了蜿蜒盘旋的公路外,视野里满目都是雪,我们完全被包裹在冰雪世界里艰难地行进。这里五千多米的海拔使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极其稀薄,肺水肿、脑水肿、急生休克等突发性高原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天马匆匆照了两张相,我连下车的力气都没有了,昨天令我感到兴奋、神秘莫测的唐古拉山,此刻我再没有多余的精神去看它一眼,我感觉到它正在吞噬我,极度的头痛和缺氧已令我昏昏欲睡,我好想就这样栽倒在雪地中,再也不想醒来。天马催着我走了,一路上,因为缺氧引起脑供血不足,好几次在90公里/小时的车速中眼睛全闭上了,等到快追尾或后面突然一声喇叭响时,才又猛然回过神来,只好一边咬着自己的舌头一边骑车......那种痛苦简直难以言说。 今天见到了两场车祸,经历了三场风雪,N次大风,加了五次油,到夜幕降临时,终于到了安多县。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晚上,那却是恶梦才刚刚开始。 ![]()
![]()
|
神行快驴 照片看不到啊!
发表于 2011-10-25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