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江油末代知县陈志喆诗碑 碑在别有天附近,虎碑侧,碑石质坚硬,非本山之石,竖长方形,宽0.92,高1.39米,外嵌夹石,上覆碑帽。刻字隶书,凡22列,满列35字,字径2.5厘米,夹注颇多。碑断为3块,拼接后水泥勾缝,覆盖了部分刻字,加上碑脚未清理,暂识如下: 【甲辰(1904)初夏,偕唐辉楼、冯子钧、囗囗芳三广文,董汉苍、饶焱之、胡伯丹、柯根腴四教习 [1]游窦圌/山即事四律 镇日 [2]文书扫不开,暂乘云气入山来。山僧迎客如参佛,仙尉修真尚有台(山为窦尉修炼处)。下界万家囗/囗囗,上方一径近蓬莱(旧有“境入蓬壶”额)。囗囗块垒都浇尽,浩荡天风拂酒杯。 淩虚石壁忽中穿,知是人间几洞天(路穷处有石罅中穿,豁然开朗,额曰“别有天”)。浮世狼烽伤往事(邑人曾避寇于此),空山老/树记何年(山有盘龙古柏)。铁桥度惯支郎囗(左右崖相去数丈,不知何年置铁桥于此,代有一僧能度),玉带留参佛印禅(山门有囗囗为前太囗公祖源囗坡公遗事)。如我向平犹有愿,此身何暇作神仙。 十年前已领罗浮(甲午乙未间(1894-1895),权广东博罗县篆,罗浮隶境内,曾刻一囗囗曰“管领第七洞天仙吏”),又阅岷峨眼底秋(癸卯(1903)秋间入蜀境)。山水栖迟/娱散吏,烟霞供养胜封侯。子明旷代留真面(窦子明遗像在左崖),太白高吟在上头(太白有《窦圌山》诗)。天与吾囗囗/受处,群峰环绕古龙州(观雾大小匡山囗囗囗囗外)。 自有乾坤有此山,囗囗囗囗囗囗攀。碧云留洞仙灵隐(旧有“碧云洞天”额),白板安禅岁月闲(时……禅榻)。囗囗画图烦点染(近购得囗囗索辉楼),囗囗诗句待雕镵。功名岘首吾何敢,留取巢痕爪印间。 叠韵再题游窦圌山囗囗囗囗 石门深锁几时开(上有石门),惟囗囗囗校奕来。白铁为谁环络索,黄金弃用住楼台。那能佞佛参囗囗,/空想辞言学老莱。叹我望囗囗囗是,临风痛酹掌中杯。 蜡屐还当几两穿,前身难证囗囗天。自从碧落遭尘劫,也想丹砂驻大年。一尉偏能传福囗,囗囗拟借署诗禅(曾于罗浮黄龙观囗鄦倩诗盫,又自署别号曰诗禅 [3])。算来只有名长在,小隐人间不羡仙。 春明人海久沉浮,一落刚风两鬓秋。尘世尚留真洞府,粗官敢说小诸侯。有缘白地皆仙境,囗囗/青山尽佛头。公若关心唐社稷,金丹何不救神州(陈子昂集《陈该石人铭》已有窦圌山事,而窦子明想在高宗以前,太白诗特追赠之焉)。 归隐何年更买山,幼舆邱壑愿高攀。隐囊纱帽终多累,布袜青鞋始是闲。香积厨中分佛饭(饭于僧房),/通明殿里忆朝班(绝顶有通明殿)。囗家一样修行事,只在人情物理间。 陈志喆,字西岑(又作雨岑?羽岑?),号鄦倩,别号诗禅,江西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二甲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选授广东会同 [5]知县。十七年(1891)署广东四会知县,修《四会县志》。二十年(1894)署广东博罗知县,其境内有罗浮山,因此自号管领第七洞天仙吏,次年捐资设局修志,惜志稿散佚。二十九年(1903)三月选任江油知县,次年与地方教官、教习登圌山,留诗碑。至1912年,清帝宣告退位,“消息传到江油后,清龙安知府丁体晋、江油知县陈志喆弃职潜逃”,《缙绅录》载陈任江油知县至宣统四年,可见陈为江油的末代知县。 [6]1925-1926年间,任江西省通志局局长。在老宅扩建羽琌山馆,国保。其居地遗留有瓷板画两块,一其中年时像,一老年时像,自题:“少年之我,急于功名。中年之我,累于宦情。老年之我,教子一经。见善必行,注重养生。貌则和平,心则朴诚。一片性灵,讬于丹青。”著有《磨砚山房丛稿》、《粤游草》、《蜀游草》等。 与陈知县同游者唐辉楼,即龙安府训导唐棣华,重庆人,举人,十七年七月来任。冯景文,字子钧,盐亭县廪贡生,光绪二十三年任江油县教谕,县志收录其《节孝总坊记》。
[4] 据陈志喆《昭萍志略序》补。序中有任江西通志局长时间,并介绍因战乱而修志中断。尾款:钟陵陈志喆拜撰(时年五十有二)。钟陵为古县名,钟陵乡在进贤县东北部。
[6] 《绵阳市志》载,江油在民国元年初有知县天全县人李洪钧。2 月7 日,简阳冯藻任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