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523
查看

32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油窦圌山金石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04: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江油窦圌山是国家级4A级风景区,其中的云岩寺是1988年1月公布的国保,始建于唐,寺中的飞天藏是四川唯一的宋代木构,修造于宋淳熙八年,另有清代建筑若干。窦圌天下奇,在此可领略地质奇观和铁索飞渡,可品味古建和金石。现以游览顺序对窦圌山金石作以下初步考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5 踩
江油论坛 因您更精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二、“云崖剖石”石刻
入圌山前寨门即九道拐,九折而上揽胜亭。有石路开辟于云岩寺东禅院后之绝壁,砾岩嶙峋,古木参天,“云崖”和“剖石”二石刻即在此。
“云崖”摩崖石刻在距路面2.5米高位置的砂岩上,长1.89,高1.12米,黑底红字,阴刻楷书,笔力苍劲,“云”字宽0.69,高0.84米,“崖”字宽0.65,高0.88米。右款:“关西段莹敬书勒石。”左款:“大清光绪丙戌年孟春之月朔。”
据光绪《续华州志》,光绪《洪雅县志》,段莹,字焯生,陕西华州通渭里人,段兴隆孙,段廷兰子,举人段琳堂弟,进士段理堂兄。咸丰辛酉拔贡,光绪乙亥恩科举人,光绪五年代任洪雅知县,光绪十年任新繁知县,在任期间,曾将北宋梅挚的《五瘴说》刻于东湖边,并作《咏梅龙图〈五瘴说〉》。段莹博学工书善诗,光绪十二年(1886)春游窦圌,以寺名“云岩”作此石刻。
“剖石”石刻在“云崖”石刻上方砾岩上,目测距路面约9米高,先凿空一块崖壁,再嵌补三合土,白底黑字,长约2米,高约0.7米。刻“剖石”二大字,字径尺余,笔力如剖石之力。右款:“道光庚子清和。”左书原由:
“剖石者,康熙年间高/僧也。同了祖开山,修/(足岩)道,绩并为炳著,既/以流芳于前,致令仰/慕于后。先年遗像,惜/未标名,故叙原由,庶/使其名与山永垂不/朽云耳。/
赵搢笏制并书”
此题刻产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四月。了祖,即圌山云岩寺了然和尚,临济宗三十三代,其初居观雾山天仙洞,因圌山破败,请其主持修建,寺中现存康熙四十七年了然和尚《重建窦圌山云岩寺功德碑记》琉璃碑,知县朱樟有《窦圌山东岳庙碑记》载其事迹等。剖石,是康熙年间的高僧,临济宗三十四代,他与了然和尚共同重振云岩,开山修路,于山于寺,均有大功德,其徒孙曾在此塑其法像纪念他,道光二十年,赵搢笏在此留书,叙述前因。
剖石和尚,或即破山和尚。《县志》,“国朝破山和尚,名明,江南人,或云川东人,驻锡圌山,能书善吟,甚有禅行。”其有《窦圌山漫吟》:“重岩之下,草莽日交。人影不来,黄叶飘飘。谷鸟晚啼,山月夜高。松露鹤飞,湿我禅袍。”
过“云崖”“剖石”二石刻,在距地约3米多高的崖壁上,有一小庙,宽高都约1米,额墨书“桂香殿”,下款“弟子龚囗囗” ,联:“五色囗囗囗;三阳世泽长。”
再行有石像,宽0.43,高0.5米。坐虎背,左手持元宝,右手举鞭,为武财神赵公明形象。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藤椅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09:1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六、天王殿墨书
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代住持(瑞生),徒源悟,源鉴,源智,源福,源囗,源囗,源徹,孙广玉,广泰同竖。/本山……徒源庆、源觉,源洪,源坤,缘僧文渊勤修。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09: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六、飞天藏殿
东配殿是佛教禅院,西配殿即道教飞天藏殿,悬匾一道,正书“万善俱成”四个大字,上款:“湖南省益阳县弟子龚良奇囗囗;”中款:“云岩堂广崇大和尚囗囗;”下款:“大清道光十四年桂月上浣。”
《县志》载:“飞天藏在窦圌山。宋淳熙八年建;元至正重葺;明季兵火,唯此独存。”辜其一《江油县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及藏殿勘查纪略》:“现飞天藏下层板壁上钉有一木牌,上墨书:‘敕奉佛首玉修四川西道东窦圌山云岩寺,大元四十二年丁酉,湖广武昌府蒲圻县梓匠组一里、但一祥、但弘全,但弘章同立。’丁酉两见于元代,一是成宗大德元年,一在顺帝至正十七年,省志县志所称‘元至正重葺’,或即指此。 ”
“现飞天藏下层板壁上尚有康熙年间功德木牌竖起,上述大元丁酉,木牌后亦墨书有‘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字样……藏殿外围砖墙可能是康熙五十八年前后,由了然和尚培修加固的,砖墙上所嵌琉璃砖可能是当时之物,也可能是利用旧物嵌上。”
殿墙砖窄小面有“圌山吴”三字,阴刻者正字,阳刻者反字。此吴姓,是指制砖者姓吴,还是指倡建者姓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报纸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13: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十一、严禁盗当寺田禁示四方碑
四方碑在大雄宝殿踏道旁,方柱形,有四角碑帽,宝顶缺失。地面以上高2米,碑身高1.68,长0.42,厚0,41米,单面刻字,字径2厘米。内容是圌山云岩寺有劣僧对外盗当寺田牟利,有附近刁民盗当霸耕,侵剥寺产、欺凌僧众等现象。刁民邹正标等砌词具控圌山寺僧,龙安府黄知府查明后,将邹正标等惩治,为杜绝后患,饬令江油县调查清理盗当情况,并出公告,严禁盗当之事发生。
【署四川龙安府正堂加五级随带军功六级纪录六次黄/
特授四川龙安府江油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九次又纪大功一次陈/
署龙安府江油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吴/
特授龙安府江油县右堂加三级纪录三次陆
抄奉,为严禁盗当寺田,以固丛林事。
照得庵观寺院各有常住,而住持僧众则藉寺产以资焚献,而备/修葺。凡尔近寺居民,理应随时施助,共相保护,以期庇佑一方。乃查,龙属各处寺院,每有无耻人民,竟以僧寺视为利薮(sou),非云该寺昔年施主,即称伊属某寺/檀越,三五成群,此倡彼和,藉端赴寺,鱼肉僧徒,稍不遂意,则砌词捏款,连名控逐。以致庸懦劣僧图留住持,佃当寺产,百计弥缝;伊则恣意侵剥,盗当霸耕,兴/词构讼;甚至寺废僧逃,终不得满其欲壑。种种弊害,不堪枚举。
现在,江邑刁民邹正标等,具控圌山寺僧一案,业经本府亲提訉明,已将邹正标等严拿处治。诚/恐此外尚有似此贪利欺僧,侵剥构害之徒,除一面饬县严查清理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府属绅士、居民及各等寺院一体知悉:自示之后,如遇各寺/僧众出当田地房屋,不得私行接当,自蹈前辙,如系从前约当之业,亦即自行清理,勒限两月内催令该僧赎取,毋得仍前隐匿,盗当霸耕,剥削僧人;该寺僧/等亦不得藉此私行浪费,毁败常住。倘敢故违,被差查出,或被人告发,一经本府提訉得实,除将当价照追充公,田归原寺,仍将寺僧及盗当之人,一并严/处,分别驱逐。本府为尔地方保护丛林,以全古刹,而省讼累起见,言出法行,决不姑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大清嘉庆六年十一月初四日谷旦勒石建立】
龙安知府黄,道光《龙安府志》未载,载嘉庆六年积郎阿任,《缙绅录》六七八年空缺,九年仍为积郎阿,并标明上任时间是六年三月。至道光年间,清代知府题名中仅有一人姓黄,即嘉庆六年进士,十八年来任的黄任万,非此黄知府。此黄知府宦历深,有军功,他是谁呢?
江油知县陈庆嵩,字豫斋,福建龙岩州人,荫生,乾隆五十一年有陈庆嵩来任,此为复任。知县吴进堂,浙江归安县监生,嘉庆五年任。县右堂陆,即典史陆朝集,江苏元和人,议叙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选。



IMG_3817.jpg (62.63 KB, 下载次数: 14)

IMG_3817.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16:2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十四、大雄殿墨书
墨书:雍正十三年岁次乙卯囗夏;帝道遐昌,皇图巩固。
寒林碑:寒林会上五姓孤鬼甶子等/三有托化莲池/四生登于宝地/本山住持广崇/嘉庆庚午年十二月初八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16:5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十五、通幽石刻
在云岩寺后,“别有天”石刻下,巨型砾岩崩落路边,上嵌一石,书“通幽”二大字,尾款有“仁寿尹”等字,当为仁寿国学大师尹庄伯书。
附近有碑,刻“逍遥径”三大字,下款:“平阳高文”。高文,号平阳,生于1931年,山西临汾人,四川著名文博专家,中国汉画学副会长,有著作《四川历代碑刻》、《四川汉代画像砖》、《中国汉阙》等。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17: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十七、别有天石刻
石刻在云岩寺后,登顶峰的峭壁上。峭壁砾岩,乾四块巨石,各长2米,高1.6米。上三块分别是“别有天”三大字,字径约1.3米,魏碑,大字内部结构紧密,外部舒展伸放,笔划外方内圆。第四块是董长安所作序言,行楷,龙蛇竞走,笔力劲道。云:
【此地旧名“别有天”。民国/庚午夏,军政余暇,偕尹师/庄伯来游,见石峰峭立,林/壑幽邃。因副嘉名,爰请尹/师书此,勒石以记之。/董长安(钤印:董珩印;长安。)】
在康乾时期,此崖壁有三合土制“鬼门关”三个楷体字。至道光年间,更名为“别有洞天”,后经风雨剥蚀。民国19年(1930)夏,驻川北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第四十一旅旅长董宋珩令江油县公安局长蹇幼樵,组织工匠从北城乡白石铺开采白浆石四块,征集民工数百人,耗时两个多月运至圌山,令秘书尹庄伯书“别有天”三大字,镌刻后搭木架嵌上石壁。
尹庄伯,名端,字端学,号庄伯,仁寿县清水乡人。幼嗜读,专攻经史。光绪中入泮,诗文为时人所重。主馆于冯陆生家,冯家藏书甚丰,其除课子弟外,博览群书,教学俱进。民国十年后,川中名将潘文华、董长安两人均曾拜其门。曾任教于仁寿书院,成都存古学堂,为国学之传承出力不少。擅长书法,县省文墨之士以能得其一字为荣。有二子,长孟臻,次仲瑜。[1]


[1]见尹静夫《尹庄伯先生事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18:3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十八、“化境天囗”等嵌壁题刻
别有天和虎字碑之间,有四方三合土嵌壁题刻,均为横长方形,白底黑字。
第一方长约3米,高米余。仅剩右侧“神”字,字径尺许,笔墨饱满,汉印风格。其上一方,未见字口留存。
虎字碑旁有“化境天囗”四字,长1.84,高0.94米,字宽0.3,高0.38米,第四字右下部分剥落,此字或“然”字或“成”字或某字。下款:“安邑弟子吴仲纪,冯囗囗。”其侧有一方,刻字已消失。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13:19:3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十九、江油末代知县陈志喆诗碑
碑在别有天附近,虎碑侧,碑石质坚硬,非本山之石,竖长方形,宽0.92,高1.39米,外嵌夹石,上覆碑帽。刻字隶书,凡22列,满列35字,字径2.5厘米,夹注颇多。碑断为3块,拼接后水泥勾缝,覆盖了部分刻字,加上碑脚未清理,暂识如下:
【甲辰(1904)初夏,偕唐辉楼、冯子钧、囗囗芳三广文,董汉苍、饶焱之、胡伯丹、柯根腴四教习[1]游窦圌/山即事四律
镇日[2]文书扫不开,暂乘云气入山来。山僧迎客如参佛,仙尉修真尚有台(山为窦尉修炼处)。下界万家囗/囗囗,上方一径近蓬莱(旧有“境入蓬壶”额)。囗囗块垒都浇尽,浩荡天风拂酒杯。
淩虚石壁忽中穿,知是人间几洞天(路穷处有石罅中穿,豁然开朗,额曰“别有天”)。浮世狼烽伤往事(邑人曾避寇于此),空山老/树记何年(山有盘龙古柏)。铁桥度惯支郎囗(左右崖相去数丈,不知何年置铁桥于此,代有一僧能度),玉带留参佛印禅(山门有囗囗为前太囗公祖源囗坡公遗事)。如我向平犹有愿,此身何暇作神仙。
十年前已领罗浮(甲午乙未间(1894-1895),权广东博罗县篆,罗浮隶境内,曾刻一囗囗曰“管领第七洞天仙吏”),又阅岷峨眼底秋(癸卯(1903)秋间入蜀境)。山水栖迟/娱散吏,烟霞供养胜封侯。子明旷代留真面(窦子明遗像在左崖),太白高吟在上头(太白有《窦圌山》诗)。天与吾囗囗/受处,群峰环绕古龙州(观雾大小匡山囗囗囗囗外)。
自有乾坤有此山,囗囗囗囗囗囗攀。碧云留洞仙灵隐(旧有“碧云洞天”额),白板安禅岁月闲(时……禅榻)。囗囗画图烦点染(近购得囗囗索辉楼),囗囗诗句待雕镵。功名岘首吾何敢,留取巢痕爪印间。
叠韵再题游窦圌山囗囗囗囗
石门深锁几时开(上有石门),惟囗囗囗校奕来。白铁为谁环络索,黄金弃用住楼台。那能佞佛参囗囗,/空想辞言学老莱。叹我望囗囗囗是,临风痛酹掌中杯。
蜡屐还当几两穿,前身难证囗囗天。自从碧落遭尘劫,也想丹砂驻大年。一尉偏能传福囗,囗囗拟借署诗禅(曾于罗浮黄龙观囗鄦倩诗盫,又自署别号曰诗禅[3])。算来只有名长在,小隐人间不羡仙。
春明人海久沉浮,一落刚风两鬓秋。尘世尚留真洞府,粗官敢说小诸侯。有缘白地皆仙境,囗囗/青山尽佛头。公若关心唐社稷,金丹何不救神州(陈子昂集《陈该石人铭》已有窦圌山事,而窦子明想在高宗以前,太白诗特追赠之焉)。
归隐何年更买山,幼舆邱壑愿高攀。隐囊纱帽终多累,布袜青鞋始是闲。香积厨中分佛饭(饭于僧房),/通明殿里忆朝班(绝顶有通明殿)。囗家一样修行事,只在人情物理间。
光绪甲辰夏四月  钟陵[4]陈志喆鄦倩甫稿】
陈志喆,字西岑(又作雨岑?羽岑?),号鄦倩,别号诗禅,江西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二甲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选授广东会同[5]知县。十七年(1891)署广东四会知县,修《四会县志》。二十年(1894)署广东博罗知县,其境内有罗浮山,因此自号管领第七洞天仙吏,次年捐资设局修志,惜志稿散佚。二十九年(1903)三月选任江油知县,次年与地方教官、教习登圌山,留诗碑。至1912年,清帝宣告退位,“消息传到江油后,清龙安知府丁体晋、江油知县陈志喆弃职潜逃”,《缙绅录》载陈任江油知县至宣统四年,可见陈为江油的末代知县。[6]1925-1926年间,任江西省通志局局长。在老宅扩建羽琌山馆,国保。其居地遗留有瓷板画两块,一其中年时像,一老年时像,自题:“少年之我,急于功名。中年之我,累于宦情。老年之我,教子一经。见善必行,注重养生。貌则和平,心则朴诚。一片性灵,讬于丹青。”著有《磨砚山房丛稿》、《粤游草》、《蜀游草》等。
与陈知县同游者唐辉楼,即龙安府训导唐棣华,重庆人,举人,十七年七月来任。冯景文,字子钧,盐亭县廪贡生,光绪二十三年任江油县教谕,县志收录其《节孝总坊记》。

[1] 广文,即教官。

[2]镇日,即尽日。

[3] 任博罗知县时,曾于罗浮黄龙观结鄦倩诗社

[4] 据陈志喆《昭萍志略序》补。序中有任江西通志局长时间,并介绍因战乱而修志中断。尾款:钟陵陈志喆拜撰(时年五十有二)。钟陵为古县名,钟陵乡在进贤县东北部。

[5] 今属海南省

[6] 《绵阳市志》载,江油在民国元年初有知县天全县人李洪钧。27日,简阳冯藻任知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油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cxx1112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

下载APP

找站务

申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