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五月今又历端午,农历的五月总是饱满与多彩的。五月的阳光明丽飒爽,五月的雨清凉柔润,五月的风里氤氲艾叶的味道与粽香。
回望几十年走过的端午流光满是幸福。思念。完满。快乐的诠释。 儿时,每每端午临近,外婆总是念叨,该准备过端午节的物品了。于是,父亲扛回一袋子白白的糯米;母亲在店铺里买回一葫芦高粱酒与一大捆粽叶;外婆取下高高悬挂在房梁上的几只大麻袋,一只只大麻袋一如外婆的百宝箱,里面储存着核桃、花生、葵花籽、豆类……只只大麻袋装满神秘、幸福与儿时的期盼。 端午那天,外婆把粽叶、糯米、花生、核桃、绿豆、红豆用清水泡着备用。一大早,母亲叫上睡眼惺忪的我去后山上采撷艾叶,灰绿色的艾叶生长在荆棘丛生的篙草里,阵阵长风拂过山岗,空气里满是艾叶的味道,清香。悠远。母亲小心翼翼地伸手去荆棘丛里采撷艾叶,手还是被划出一道道血痕,母亲却哼着“大红枣儿,甜又香……”那首歌(母亲时代的歌曲),肩上扛着一大捆采撷的艾叶、菖蒲、八角叶,我们一路小跑回家。外婆总是傍倚小院门口迎接我们凯旋,沟壑纵横的脸颊绽放成朵朵菊花,“今年雨水丰沛,艾叶长得茂盛、壮实”外婆说。乃至今日依旧喜欢艾叶清香、悠远的味道。 待准备好这些物品时,便是外婆和母亲最忙碌的时段。外婆把浸泡鼓胀的红豆、绿豆、花生、核桃分别搀和在白白滑滑的糯米里,用粽叶包裹后再用丝丝棕叶(棕树叶)紧紧缠绕出四角形的粽子,然后放锅里煮一小时,粽子还未出锅,那粽叶特有的清香与五谷的味道已充斥在小院里,让人馋涎欲滴。 外婆包裹的四角形粽子,托在手掌里,坚实、小巧玲珑、沉甸甸的一如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褪去绿褐色粽叶的包裹,裸露出四角形米白色粽子,饱满。温润。晶莹。粘上红糖、蜜糖咬一口,香、糯、甜如饴,最喜欢红豆馅的粽子,因了红色的喜庆与欢愉。 记忆中的端午节那天,总是要勾兑雄黄酒。父亲在一壶高粱酒里加入适量的雄黄,这样的酒不能饮用,泼洒在屋子及院子的墙角用来辟邪,祈祷后来的日子平安吉祥,也抹在小孩子的脸上或身上,防止蚊虫叮咬。到了晚上外婆和母亲把采撷来的艾叶、菖蒲、八角叶放锅里熬成汤汁,用汤汁洗澡、泡脚据说能除风除湿强身健体。 儿时的端午满是纯纯的情感,饱满。幸福。快乐。 而今,已步入中年的我再历端午,特别是历过5.12特大地震两年后的端午,心底多了些许牵念、感动与感悟,心境终又回归到了往昔的温暖与平和。 每每端午临近,超市粽子品种繁多,去超市购买省得包裹粽子的繁琐过程。“自己动手包裹粽子,享受过程,才叫真正的过端午”母亲说。母亲又独自早早的准备端午节那天要用的材料,艾叶、菖蒲、八角叶不用去山上采撷,去一趟菜市场应有尽有。母亲学着当年外婆的样子包裹不同品种四角形的粽子,我为母亲打下手,也学着包裹粽子的方法,无论怎样,我包裹出来的四角形粽子少了些许神韵与灵气。是欠缺外婆、母亲那样的对生活的历练,我知道。 白发苍苍的父亲弓驼着脊背满屋子转悠,乐呵呵依然在乎他的高粱酒,不过那酒不加雄黄。而今的生活已不需要辟邪,历过5.12特大地震,我们不再惧怕任何的邪气、艰辛与困苦。 记忆中,五月的空气里氤氲着艾叶的清香,粽的香甜,雄黄酒浓烈的味道。亦是幸福、完满的味道。 端午,采撷五月阳光里的艾叶,缝合一个馨香的囊,装满祝福。问候。牵挂。收集四季里成长的五谷,包裹成一颗香甜的粽,填满亲情。友情。福分。送给我的亲人和朋友。 端午,在母亲精心包裹的香甜粽里;在父亲呵呵的笑声里;在他乡求学孩子的问候里;在朋友祝福的短信里…… 端午,一份浓浓的感动与思念在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