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在达镇补充食品之后,我们沿S312线向正东方向驶去,渐渐我们离达来呼布镇越来越远,但我们知道我们还会来。车速在100——120之间,虽行驶在省道上,但速度可与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相当,一路车极少更无人,140公里之后,道路左边出现一条沙石路,我们左转行驶8公里之后,来到雅干牧场,放眼望去,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荒漠之地,正值晌午,太阳火得如燃烧,我们把车停在一户牧民的牧场口,想去看看苍茫大地中人类的生活。空灵之中只有一位老妇人在洗刷石槽,她的汉语实在不好,我们听懂个大概,雅干原来有很多户牧民,因极缺水搬迁走了,现在只有三户牧民,相距7、8公里左右。她的老伴天刚亮就放羊放骆驼去了,太阳下山才回家。老妇说这口井是命,活物都靠它,距井约一百米得地方有两汪大水塘,水涩而苦,尽管如此,当我们看到水塘时由心而生的仍然是一股清凉。 我身后的圈是他们家的骆驼圈。天刚亮时,她的老伴便把三十几只羊和十几头骆驼赶进距这里步行要走三四个小时的牧场去喂养了。 巴彦诺日公苏木 阿拉腾敖包镇 离开雅干,我们继续向东,一路经过苏红图、巴彦诺日公苏木、阿拉腾敖包镇,几百公里我们找不到一处蔽荫的地方歇息,只好打开车门遮挡,吃西瓜解渴,夕阳西下时,我们驶进曼德拉苏木。 曼德拉岩画位于曼德拉苏木境内曼德拉山上。面积28.79平方公里。在广泛出露的黑色基性岩脉上雕刻着4000余幅精美岩画,记录了自原始社会以及元明清各代游牧民族的经济、社会及生存环境。“曼德拉”蒙语“兴旺腾飞”之意。 曼德拉山上生长着这样奇怪的石头,人们说在很多万年以前,这里曾是大海。 今晚我们住在曼德拉苏木,标间80块,简陋至极。 招招 这是S317省道上见到的敖包,蒙语叫“招招”。土尔扈特部倮的人特意设置示意过往的人:这里有人家,可以喝到热奶茶。 巴丹吉林沙漠的沙日扎庙,也叫“吉祥法雨寺”,是大漠中的蒙古人祈拜的地方。 经过乌力吉苏木的达兰如图蒙古包新村。这里有36顶蒙古包,在秋季可以接待过往游客。(在省312线上218公里处) 这是阿拉善右旗林工站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固沙的试验地,效果好,造价低。 这是民勤县雅布赖镇风沙口综合治沙育苗基地种植的梭梭。工人们告诉我,这种植物在极旱之地也能常年不浇水而绿油油,每年春天育苗,70%—80%成活率。 位于雅布赖镇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探险旅游区的大广场。要想真正进入沙漠观赏高大沙丘的景象须旅游区的吉普车,一天650元,门票每人50元。 夕阳醉沙 遥远的海市蜃楼 驼队就像移动的山 神秘的梦幻在身边 阿爸的身影若隐若现 哎 我的阿拉善 苍天般的阿拉善 浩瀚的金色沙漠 驼铃让我回到童年 耳边又想起摇篮曲 阿妈的身影忽近忽远 哎 我的阿拉善 沧海般的阿拉善 大海绿洲清泉 天鹅留念金色圣殿 苍茫大地是家园 心中思念直到永远 哎 我的阿拉善 苍茫大地阿拉善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右旗北部,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曾被《国家地理》杂志排名中国最美丽的沙漠第一名。形态繁多的沙山高度通常在200米左右,沙丘有风而唱无风自鸣。沙漠中分布着大小不同的海子260个。考古分析3000-5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下午3点20,我们从甘肃省道212线转向去往民勤县城的路。这条路叫民西公路,全程75公里。在途经巴彦淖尔时,我们信步走向沙丘,玉妹的鞋被热沙烫化鞋底。 在太阳落山之时,我们的车到达民勤县西渠乡。这里无疑是一处让我们全身心放松的处子之地,我们面对大漠落日,与之融为一体,眷恋如斯。 后记 阿拉善以及阿拉善最具魅力的巴丹吉林沙漠,不是只走一遭就能搁下的地方,此番它们的美丽我们只领略了一点表象,深藏在内心的是对阿拉善无尽的怀念,我们明白我们一定会再去。就在不久后的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