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才氓 于 2014-8-4 13:48 编辑
今年的夏天特别炎热,前几天,听朋友说书法家林礼登老师去了,内心十分难过。我与彬彬有礼、很儒雅的先生结识于1986年,想来也算忘年之交。特把过去写的文章发此。以缅怀故友。
林礼登先生虽仅是江油发电厂的一名退休职工,但却在江油、在绵阳、在四川乃至全国书法界都拥有一定知名度。其书风追求雅俗共赏、清劲遒美、气韵畅达,用笔圆通,线条丰满、干湿变化、书卷味足,因而有《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四川日报》等50余家报刊、杂志刊发了他的作品,并在全国性书法大赛和展览中多次获奖。原《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新凤霞、老报人车辐、电影艺术、戏剧表演家白杨等收藏了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1936年8月,林礼登出生于成都市一个农民家庭。读省二中时就爱上了书法艺术,并写出一手好字。每当学校搞活动、大标语均出自他手。没有纸了,他就卖红苕买纸练字。 1951年,他休学回家治病。偏偏一把大火,又把他家烧得一贫如洗,由于他在《工商导报》上发表了文章,乡上便安排他代课,教美术、音乐。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热电厂工作。在厂里、林礼登一边热情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报导在《成都晚报》发表,引起厂领导重视和关心。四川文联举办讲习班,就推荐他去学习。随后,林礼登又读完了成都工程学院夜大。一直埋头钻研电力技术,在电力发展领域驰骋。 到江油工作后,1976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林礼登认识了江油县文化馆黄励敦。黄励敦鼓励他提高水平。于是,林礼登便勤奋苦练,系统地学习传统书法艺术,书学柳、赵、米、颜、于诸体,临张迁碑、临礼器碑。每到一个城市,他往往会留意是否有书法展览。每到名山大川胜景,他并不醉心那秀丽的景色,而是慢慢地欣赏楹联匾对,名家题字,领悟其书法韵味和真谛,挖掘艺术的源泉。 梅花香自苦寒来。天道酬勤,随着时间推移,林礼登的书法艺术也日臻完美。1985年,书法作品代表四川省电力系统几十万职工参加“中国电力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览”,获得“四川省电力系统美术书法展览”一等奖。硬笔书法《琵琶行》从全国30万件稿中脱颖而出,成为600件之一,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时,他被特邀到北京观展。 此时的林礼登进入了最佳创作状态,1987年,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他为会员,当选为绵阳市书协理事。尔后,《绵阳日报》、《绵阳广播电视报》、《江油报》等报刊报头字选用了他的书法。虽名不见经传,但他的字落落大方,意韵流动,刚柔相济,陆续获得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家协会、文物出版社等单位举办的书法展览优秀奖,中国书画函大“桃李杯”和“中华侨光杯”三等奖,还出版《学生钢笔书法家贴》。 经著名书法家周浩然推荐,1990年林礼登又参加了省书学学会,研究书法理论,在几届年会中,均有论文入选。学习书法体会的文章刊发于《书画函授报》、《书法教与学》上,影响很好。《人民日报》、《海外版》、《自学报》、上海《美化与生活》、《晚霞报》有文章、图片介绍了他的成就。 林礼登先生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后,还致力于培养李白故里的书法爱好者。先后办了几期书法培训班,长期追踪传教。经他辅导、指点的书法爱好者有的已成为书协会员,有的参加省、市展览。1999年,他被评为“四川省优秀辅导教师”。其传略收入了《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 2001年,又获得由文化部、中国老年书法美术研究院举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书法美术大赛”三等奖。 林礼登的行书、隶书,功力更加老道。在江油城中、由他书写的单位名称、店名、桥名、校名、占据了相当份额,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已被郭沫若旧居博物馆、王光祈先生纪念馆和丰都鬼城公园等多处收藏、陈列。 2002年春节期,江油市博物馆隆重推出的“江油古今书画联展”中,林礼登的作品尤为耀眼,这是他执着追求书法艺术、不懈努力的结果。文质彬彬的林礼登表示,要扎扎实实继承传统文化、提高各方面素质,力争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更高。 “书不出奇书到死,不负此生了此生。”成为了他的座佑铭。 2003年,林礼登先生出版了自己的书法集。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邦彦为他题写书名,笔者有幸为之作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