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我就读于青莲初中校时,仅有两幢红砖青瓦的办公教学楼、一排青砖小瓦房的教师宿舍、一幢陈旧潮湿的学生宿舍和一个低矮的食堂兼大礼堂┄┄ 而今地震后重建的青莲初中简直是脱胎换骨大变了样儿。你看那宽敞明亮的教学综合大楼、学生食堂、漂亮的学生公寓楼、教师周转房、体育馆、风雨操场、宽阔的塑胶运动场┄┄每一幢建筑都体现了建设者的独具匠心啊。教学、就餐、休息、运动等四大区域,功能凸显,相互间隔,互不影响。这所亮丽洁净的校园坐落于李白故里──古镇青莲,绵江路南侧的太白碑林与北侧的青莲初中校遥遥相望。 青莲初中校的最大亮点是突出了一个“诗”字。还未进校门,李白诗文化特色的浓郁气息便扑面而来;迈进校门往里走去,路道右侧洁白的围墙上书写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李白诗歌。游览完整个校园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教学综合大楼的办公室与教室内墙壁上、学生公寓楼的每一间寝室里,都张贴着李白的诗,并配有师生的画,诸如《春思》、《清平乐》、《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将进酒》、《咏苎萝山》、《登金陵凤凰台》、《乌夜啼》、《塞上曲》……总之,一室必有一诗,一诗必有一画,韵味无穷,绝不雷同。行走于校园内,仿佛进入了“诗”的殿堂啊! 可以看得出来,青莲初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了“以李白文化为特色、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调”的校园文化氛围亮点。学校以“杵欲成针、磨砺不懈”的教育典故为校训,以史为镜,激励学生弘扬李白文化,勤学多思、自强不息。可以说该校是:一物一景均是画,一墙一室皆有诗。我相信这儿的老师和学生长期工作学习于该校园,深受李白诗文化的耳濡目染,“不会作诗也会吟”啊! 昔日,李白以青莲为家,在青莲陇西院读书时,深受磨针溪边白发老太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启示而持之以恒地发愤读书,一举成名天下;而今,青莲初中的师生们又以家乡的大诗仙为荣耀,天天吮吸着李白诗文化之乳汁,吸收诗仙之灵气和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必将会为古镇青莲增添崭新的现代化色彩、一定能为弘扬李白文化续写出辉煌的新篇章!
2012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