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观雾山 文/醉兮
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日,和几个好友驾车去了趟观雾山,才突然发现,原来在我们生活的盆地,有山;在我们的生命底蕴中,原本有山。
观雾山位于江油市武都镇以北约2公里,主峰海拔1800多米。观雾山手挽崇山峻岭,脚踏江彰原野,特定的地理位置赋予她特异的神奇“雾起即雨,可卜阴晴”。旧时被作为“天之神,地之灵”来崇敬,并将其自然景观定作县内八景之一,观雾山也因此而得名。
我们的那辆老式破吉普车,行至山垭口便熄了火,无论怎样再也无法发动了。游山的乐趣原本就在于攀登。索性弃了车,徒步前行。路盘山而上,一边是悬崖,一边是绝壁。路上部分已经融化了的雪水又在路面上结了一层薄冰,走在上面,又湿又滑,每一步都的小心翼翼。然而,不时从我们身边走过的老乡却能如履平地般,山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就在脚下。
行至山腰,我们所能看到的树木也只是一些矮小的柏树,马尾松等,雪肆无忌惮的压在它们身上,但它们却都傲然挺拔,有站立山间,有长在石缝,有生于悬崖,在寒风中以各自的方式对生命进行着诠释。
沿途,或于木板,或在岩石上随处可见写着“封山育林,造福人类”,“严禁进山采药,捕猎”的标语。越往前行,山越发变得奇秀非常,林木也明显的丰富起来,有枫香,樟树,楠木......据说在山的深处还有银杏,桫椤,白皮松等珍稀树木,可惜无缘得见。及至山顶,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圣洁的白雪将山装点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宛如童话仙境一般。
我们的心情也欢快起来,大有在雪地上撒野的冲动。
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朝霞落日,享受天广地阔的景深;可以大喊一声你爱人的名字,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我虽然生活在一个推开窗就可与群山面晤,跟涪水谈天的地方,然而,山与我却相互等待,若非这一次的攀登,岂不要一生与它失之交臂,让我一生都矮在盆地?山峰入云也许不足怯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的惰性屏障。
观雾山因其挺拔雄伟,风光宜人,而备受历代佛家青睐。汉晋以后,历代均在此建有佛寺梵宇,或盛或衰,了无穷期。位于山头的普贤顶相传始建与唐代,曾一度为四方香客涌来朝拜之地。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归于沉寂,透着几分苍凉。但从它独特的无梁砖拱结构和还熠熠生辉的铁瓦殿可以想象的到当年香火的昌盛。缭绕的云雾从山头升起,铁瓦殿被浮托于其中,朦胧飘渺。
远望山谷空灵,耳闻钟声清越,此情此景,谁人不觉神游八荒,浮想联翩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人类功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低层风雨,则有“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明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是可以抓上一把的,苍翠竟有些清甜的味道。
人在山中,才知道,山之于我们的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
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山的高度原本就落在我们的内心,耸立在幼年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不足,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变得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攀登之后,才知道,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