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肝为首 一年四季春为首,五脏春季肝当令。故此,四时养生,要特别抓紧春天生发季节的肝脏养生。按照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所以,在春季养生,我们就要紧紧抓住以养肝为主线,春季养肝是纲,用适当的中医养生方法,抓住春季养肝,维护和加强人本机体阴阳平衡,从而真正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壮目的。,春季养肝在饮食上,要选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食材,如下列食品 糯米、黑米、高粱、粟米、燕麦;肉鱼类,牛肉、猪肚、甲鱼、鲫鱼、花鲤、鲈鱼、草鱼、泥鳅,黄鳝等;蔬果类,刀豆、南瓜、扁豆、红枣、豆角、茄子、西红柿、桂圆、核桃、枸杞、栗子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的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我们要顺应春升之特点,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特别是现在还会有冬天的冷空气未退,我们可以选吃韭菜、大头菜、鲜椒、芥菜、香菜、生姜、大蒜、洋葱、魔芋、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道大,不仅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油麦菜、荠菜、波菜、蕹菜、芹菜、菊花、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等食材。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水果一般都可以清热生津解渴,不过大多味道还是以酸为主的,不是非常适合在春天食用。身体内火气大的,可以食用甘凉的香蕉,梨子,没有新鲜水果,吃柿饼也是不错的选择。 保持心情苏畅 春季养生小常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太冲穴”。中医认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脾气大容易发火。胆红素高是西医的说法,在中医里面,就是木旺肝气盛。有一个穴位可以缓解,在脚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头交汇处,有一个穴位叫太冲穴,早晚穴位这个穴位可以平肝气,舒郁结。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养生观,其实养生的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 起居要有规律 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地阳气升发。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阴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精神要养足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过渡之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经常锻炼 春季绿色植物增多,空气中的阴离子倍增。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有助于提高生理机能和健康水平,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因此,宜多做些户外活动,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放风筝、钓鱼、赏花、慢跑、打太极拳等,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体保暖 春天到来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肺炎等传染病更容易发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春季虽暖和,但别急着减衣服,因早春气温乍暖乍寒,如同孩儿脸,说变就变,常有寒潮来袭。特别是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至。 多补充水
春季风大,气候干燥,水分缺乏,应多喝白开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饮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
但凡 嗯呢,嘿嘿
发表于 2013-3-8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