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人的悲欣交响曲》内容说明 宋朝,那是一个跌宕多舛又诗性烂漫的悲情时代! 无数文人士子诗酒唱和,或缠绵悱恻,或击筑悲歌。 清风雅韵,他们徘徊小径,把酒黄昏,痴情难了,小词一阕意绵绵,轻叹流光总是把人抛;独上江楼,抬眼送目,风流无阻,山河望断情悠悠,还说梦里不知身是客。 山河破碎,他们辗转江湖,砥砺人生,投石问路马蹄急,击水万里,云帆高扬;铁马冰河,挑灯看剑,回首故园路漫漫;大江东去,登高望远,故国狼烟情何堪! 人世苍凉,他们踟蹰巷陌,冷暖自知,忧乐自取,依然心系时运,情牵国势。尽管梦想被无情的现实粉碎,贤能被变幻的时势弃置,他们一样练成了不朽的人文风骨,酿造了多彩的诗性生活,成就了独特的文化风景! 宋词,承唐诗余韵,开一代新体。虽被冠以“诗余”,但“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是专属于中华文化的绚烂奇葩。 近体诗走到了宋朝,虽不及唐诗那般光彩夺目,但特色鲜明,是宋朝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特点在于:一是出现了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二是充满理趣,在诗歌形象中寄寓了人生哲理;三是出现了诗歌派别且形成了风气;四是诗话作为一种诗歌评价方式产生并大行其道。 《大宋文人的悲欣交响曲》选取了37位宋朝著名文人进行创作。与《大唐才子的诗酒纵横录》相比,本书有三个不同之处:选取了与《大唐才子的诗酒纵横录》相反而行的写作路径,从作品入手,由诗词及人,由人及事;采用了第二人称手法,似与古人正面对话,直接交流,或娓娓而叙,或侃侃而谈,读来,有亲切感,有现场感,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语言和行文风格力求与各自的时代特色一致,“唐风”突出其“浩荡”,“宋韵”体现其“绵长”;前者波澜壮阔、大气恢弘、荡气回肠,后者轻风雅韵、缠绵婉转、意蕴悠长。这样既可以体现两本书风格上各自的鲜明特色,又可以避免读者的阅读疲劳和审美疲劳。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大唐才子的诗酒纵横录》内容说明 唐朝,那是一个呼唤天才、造就奇才的追梦时代! 是梦想的力量唤醒了无数文人士子志存高远,心怀天下,驰骋四方。 他们纵横江湖,一路高歌,完成了壮美的诗意行走。 他们面向庙堂,踌躇满志,交付了执著的济世求索。 他们在花月春风中诗酒流连,在壮怀激烈中寄怀遣兴,或情天恨海里浅吟低唱,于怀才不遇时慷慨长歌。 正是江湖有酒,庙堂有梦,乡愁在路上,风雅在诗中! 那是一个以诗歌盛装出席于历史大舞台的伟大时代。上至君妃臣子,下至布衣农妇,诗歌是他们共同的最爱。因此,唐朝诗风浩荡,诗意弥漫,诗歌不是文人的专利,诗歌走进了平头百姓,走进了市井里巷,从人文精神到人文气质再到诗歌作品,都雍容华贵,坦率大气。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的吟唱,进退得失,嬉笑怒骂,娇嗔怨恨,皆入诗章。 走下神坛、走出庙堂的诗歌,采天地之精气,吸万物之灵光,得世人之专宠,一时华章迭现,锦句璀璨。 诗歌成了一个朝代撼古耀今的盛世标志,成了一个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记忆。 盛世远去,诗歌不朽。对那个鼎盛朝代的追忆与怀想,对那一群风华士子的敬仰与评说,对那些不朽诗歌的品阅与评鉴,从来都未停止。 从中学起,我就喜欢阅读唐诗宋词,从那至今,也未停止。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关于唐诗宋词的文化散文集深受读者欢迎。读他人的作品,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动笔的念头。 《大唐才子的诗酒纵横录》全书选取了50位唐朝著名诗人,是就人论事、就诗评议的文化散文或者文化随笔,不乏见解,不失特色。既有诗人成长故事、轶闻奇事、人文气质、个性特质的品评,又关涉历史大背景,溯源探本;既有对其经典诗歌的咀嚼回味,又有诗意的拓展,诗韵的延伸。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可快意阅读,行文流畅,意蕴流美,读来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有着普遍的受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版权所有:江油市图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蜀ICP备19040267号-2
川公网安备 51078102110006号
经营性ICP:川B2-202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