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古调今谈——关于京剧女老生的那些事儿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客    时间: 2016-3-22 16:27
标题: 古调今谈——关于京剧女老生的那些事儿
       三月五日社区送了票,说是关于京剧的艺术欣赏讲座。记得小时候,那时我家住鞍山。有一次去姑姥家,她家的孩子比我大,正带一帮孩子玩。见我进门,就发了一把木制大刀,扮演一个什么人。他头戴一个奇怪的帽子,耳朵挂着自制的胡须,穿着他姥姥的一件黑色长衣服,腰里还有一个圈;另一个小伙伴跪在地上,旁边还有两个小伙伴手里各自拿着一把。当时也不明白是干嘛,后来渐渐知道了,那是扮京剧《铡美案》。这恐怕是我第一次接触京剧吧。后来看过舞台上的传统京剧剧目《三岔口》,很佩服那些武功高强的人。当然那些年,也看过各种版本的样板戏,也曾有幸看过名角关肃霜先生的《盗仙草》。这么多年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也说不清楚这京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去的晚了点儿,前面都坐满了,就剩后排的座了。主讲嘉宾叫王佩瑜,著名京剧演员,余派坤生。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建国后国家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有”当代孟小冬“美誉。师从王思及、朱秉谦、谭元寿、李锡祥、张学津等名师。京剧新生代领军人物,梨园人称”瑜老板“。她身穿牛仔衣裤,扎一个短短的小辫,带着眼镜,很是斯文。一开口,果然是大家风范,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她以范例和互动方式阐述了京剧的起源、发展,邀请听众上台用普通话朗诵戏文,自己对照清唱;以一个“好”字,带领大家一起道白,抑扬顿挫地来表现京剧的韵味。她说,京剧是“湖广声,中州韵”,这样一说还真明白了为什么京剧的唱腔道白奇特发声。她解析了为什么”听不懂“,”节奏太慢“,”老年人才喜欢“等等。她比较了二黄、西皮的唱腔不同,表现力的所在。她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京剧并不是北京叫出来的,而是多种曲艺共同发展融合的产物,北京唱响,上海定名。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关于京剧的讲座也就结束了,很多年轻人走上台和她合影,签名,也看到了很多年轻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听讲座。祝愿国粹发扬光大!



京剧第一女老生——王佩瑜



东方艺术中心讲座现场


作者: 一客    时间: 2016-3-22 20:12











作者: 一客    时间: 2016-3-22 22:03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16-3-23 09:05
大上海的群众文化生活,高雅艺术啊!
作者: 一客    时间: 2016-3-23 09:38
流才氓 发表于 2016-3-23 09:05
大上海的群众文化生活,高雅艺术啊!

图书馆,展览,美食,走近那些尚存的石库门老街,还行吧!呵呵!

作者: 幽谷抚琴客    时间: 2016-3-23 22:33
断密涧,很不错!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hd.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