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枫顺,有一个地方叫"贡院" [打印本页]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5 01:51
标题: 枫顺,有一个地方叫"贡院"
     秋天,那些山路,在枫顺的沟壑里,纵横他们穿云走雾的气韵。舒展着大山深处,山里人的胸怀与脚步,与溪水一样,贴着灵性而大块的岩石,绕过枫树飘落的深红,无声的散发开来。就如同在白云深处的人家,那么的自然的站着。而秋天也就一眼进入了信步者的眼帘或者骨力中,站着、站着....
         枫树对于我,有着很大的好奇。许是我年轻时那些书本里夹着的一枚书签,在信手翻开时飘落。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青年的小伙子时,我爱用树叶做书签。诸如:桂花树叶、枫树叶、等等。把它们清洗干净后,选择一些材质较好的硬纸板,在上面书写自己的文字,或提款作为背景,再用这些树叶放在上面过塑。这样自己喜爱的小物件----书签,也就落入了文字之间。陪伴着我无声的熬夜了。
        当我的朋友在一次邀请我陪他去枫顺,去看深秋的红叶,我也就很愉快的答应了。
       由此枫顺,小院溪,枫香树。也就成为一个记忆,成为一个向往和梦境一样,要想火红出一道山梁,火红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的坚持一样。只是我们去的那年(2010年11月20日),枫顺的枫香树无声的隐秘在大山里,在黄土的小道旁,甚至没有几株火红,但老乡的热情,迎面的问候,却留下了淳朴,如同心愿上的红叶一样。为此我写下了<<    关于枫顺>>的一首小诗。  
                           关于枫顺
               清晨  进入这里
               山路和炊烟
               是一笔相通的意境
                古朴清纯的山鸡
               一声长鸣
               太阳于山峦之间
               起伏了坡地
               点缀出民意向天的村居

               山路之上
               偶尔还有一两声  山民
               亲切扑面的问候
               让人感受
                      一树红叶的深情

               我不知道  千年以前
               这些山民的祖先
               是如何摆脱了籍贯
               而避祸战乱
               或者  不堪徭役  赋税的重负

               但我知道  艰难的蜀道
               在千年前遗弃了你
               虽然  荫平古道离你不远
               却也隔断了历史的几重云天
               当然  也就没有了
               踏月抒怀  浪漫清歌的李白
               典当青衫成仙而去的窦子明
               自然而然  也就不会有
                衣锦还乡的马阁老
                置田一坝的冠名
                抬头而望
                一圌巨大的山形
                被云遮雾绕冷清

              好在  枫顺这个地名
              你不缺乏  今天
              生活的朝气
              用一怀青翠的写意
              打消了  几只黄麻羊的疑惑
              发出几声 叮咚 而情切的母语
              青杠树  从骨质的年轮
              长出一朵朵芳香的雨滴
               而枫香树  一经证明
              岁月舒张开脉络
              道路飘飞而举起
              火红的诗句
               又该怎样去围绕你
                                2010年11月22日
          时隔五年,我有幸在江油作协蒋雪峰主席的带领,再次来到了这里,参加枫顺乡的第三次红叶节。在热情依然的这片土地上,红叶在大山深处,白云深处,屋檐边,溪水旁,火红的点缀着枫顺。
         这次正好有向导引路,让我步入了群山的小院村 。去看一看他们嘴上,反复强调着的"贡院"。因为是"贡院"的冠名,一路上我在小路感叹着"深山里有贡院,那此地一定有文人墨宝,一定是值得去仔细去看上一看的。"在那些树木清幽的土路上,我看着前面的人影,心里还窜出几句"赶考的举子,步入了大清的帝国,在这深山,离我们有多远?竹林里的贡院,又该给出什么样的说明?"然而当我们真正的步入了这个"贡院"的现场,或多或少,还是有些让我"失望"。因为这"失望"源自于当地乡里人嘴上说,这家人有七个进士。而我站在他们所述的上贡院时和下贡院时,抬头和低眉间看到的是,这不是帝王招贤纳士的考场,而是一家四合院的木屋府邸,只是这四合院,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了。依稀还可以从主人家的布局,台阶和门楣找到一些过去的线索。
       门上户对两个(两架)突出,无门当,台阶也只是一级,门上有烙漆画的门神。由此我断定,这是一个在大清帝国里的贡生。之所以这说,是因为<<清律列>>一书,做了明确规定,一品二品,正门三间五架,三至五品三间三架,六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而且满族官员还要上蓝色的漆,汉族官员上红色的漆来区分。而门当,又称抱鼓石,分列在正门的两侧,文官用方形,表示书或者砚台,即为书香儒门;武官门当是圆形的,象征战鼓,如果是皇亲和正黄旗的武官,石鼓上还有狮子来标明。再者门前的石阶六七品官员家门,不能高于两级,五品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官员的门级不得高于八级,九级是顶级,只有皇帝才配,不然有杀头之罪或者违背了官阶也会割去官职或者功名。古代文人笔下的"进身之阶"也是从门口这石阶得来的。
        当然有一个不是皇帝的府邸,是一个例外,那就是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门当户对台阶是帝王的规制 ,但屋檐标高不得超过帝王的大殿,且颜色是蓝色的屋顶,不得用金色。
        说到此时 ,身边的枫顺"贡院"我想有了一点它自己的定位了,它是享受皇家供养的书生,叫贡生。只是当地人把他家的院子,以讹传讹的叫成了"贡院",这也难怪!读书人都进城了,即使老去也难有返乡的人。这正如李立笔下的文章担心的那样---古代还有解甲归田、告老还乡,让文化服务他们的家乡,但现在文化都在城市里,没有叶落归根,服务乡梓了,世故也就有了传讹。
        但好在还有此院落的对子,落在这方水土上"勤俭持家"和"耕读传家"在书本和孩子们的心里,如同红叶在寂静的山谷里眺望着,我们是该捋一捋几千年的胡须了,捋出踏实的脚印,耕植在我们的大地,不要一窝蜂的乱了本来的精神和时间的景色。我想枫顺也就顺了民风而摇曳着她的小小身影,吐纳大地的厚爱了。
                                                                                                                        2015年11月11日夜


作者: 一客    时间: 2015-11-15 07:28
“不要一窝蜂的乱了本来的精神和时间的景色。”本文精华!
那天从董队长家出来,顺小路走了几步,踌躇一时,返了回来。此贡院的确非人们心中的贡院,远不是不远的地方——阆中贡院。旋登岩也不是玄帝岩啊!呵呵!
作者: 俆迣明    时间: 2015-11-15 09:05
sc51811学识渊博啊
作者: 34061176    时间: 2015-11-15 09:41
天。。。那么多字。。眼睛都花了。就不能整几张图??
作者: SCFKS    时间: 2015-11-15 09:50
上一个星期去看了,挺失望,过了青龙峡路就不好走;从江油来回开车5、6个小时,红叶没看到几颗,都在路上颠簸!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5 13:29
一客 发表于 2015-11-15 07:28
“不要一窝蜂的乱了本来的精神和时间的景色。”本文精华!
那天从董队长家出来,顺小路走了几步,踌躇一时 ...

看来先生是有心人哈,当地人说是姓董,这是这家旧院子的后来的主人。不是过去的主人了。在江油县志里没有姓董的贡生。只有南溪来的一个董清峻。但他是在武都修川主庙留下了碑文记。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5 13:31
俆迣明 发表于 2015-11-15 09:05
学识渊博啊

谢谢!先生过誉了!这都是这方水土的事,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了解。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5 13:47
34061176 发表于 2015-11-15 09:41
天。。。那么多字。。眼睛都花了。就不能整几张图??

文章本该用文字,照片有几张,请看。

照片 147.jpg (141.45 KB, 下载次数: 109)

照片 147.jpg

照片 149.jpg (136.38 KB, 下载次数: 120)

照片 149.jpg

照片 151.jpg (147.28 KB, 下载次数: 120)

照片 151.jpg

照片 157.jpg (82.51 KB, 下载次数: 94)

照片 157.jpg

照片 162.jpg (87.24 KB, 下载次数: 114)

照片 162.jpg

照片 163.jpg (75.37 KB, 下载次数: 101)

照片 163.jpg

照片 165.jpg (93 KB, 下载次数: 100)

照片 165.jpg

照片 166.jpg (135.89 KB, 下载次数: 92)

照片 166.jpg

照片 168.jpg (169.38 KB, 下载次数: 98)

照片 168.jpg

照片 170.jpg (135.29 KB, 下载次数: 110)

照片 170.jpg

照片 171.jpg (60.34 KB, 下载次数: 106)

照片 171.jpg

照片 172.jpg (94.12 KB, 下载次数: 132)

照片 172.jpg

照片 173.jpg (97.66 KB, 下载次数: 108)

照片 173.jpg

照片 174.jpg (105.49 KB, 下载次数: 105)

照片 174.jpg

照片 175.jpg (119.36 KB, 下载次数: 119)

照片 175.jpg

照片 176.jpg (95.52 KB, 下载次数: 122)

照片 176.jpg

照片 177.jpg (95.88 KB, 下载次数: 120)

照片 177.jpg

照片 178.jpg (100.61 KB, 下载次数: 97)

照片 178.jpg

照片 179.jpg (116.28 KB, 下载次数: 98)

照片 179.jpg

照片 181.jpg (109.77 KB, 下载次数: 121)

照片 181.jpg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5 13:59
程派青衣 发表于 2015-11-15 09:40
没有那么多的玄虚,那一带出过一个名叫“王佐”的读书人,江油县志里有他写玄帝岩的诗,好像是个廪生。

当地人说这家姓董,还说出来七个举子。传的太过了!如果是姓董,那他该是南溪来的董清峻。但正如先生说的写登元帝岩放歌的作者叫王佐,那天不是廪生,应该是邑增贡生。江油县志艺文志415页有记载。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5 14:02
SCFKS 发表于 2015-11-15 09:50
上一个星期去看了,挺失望,过了青龙峡路就不好走;从江油来回开车5、6个小时,红叶没看到几颗,都在路上颠 ...

旅游在于心情的感受,出门究竟是什么?让心去飞吧。祝你快乐!

作者: 一客    时间: 2015-11-15 21:04
其实美丽的景观就在那里。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6 08:01
一客 发表于 2015-11-15 21:04
其实美丽的景观就在那里。

美在于心情,在于自然的给予。江油的美丽是许多地方比不上的。
作者: 348350128    时间: 2015-11-16 12:20
我觉得没有什么特色,就是上山买点木耳,在弄点野生的猕猴桃,说实话真心不怎么样,还害得我烧了半箱油,结果一路上都听他们在说,网络太坑了,以后再也不在爱网络了,在也不信网络了·············:Q:Q:Q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15-11-16 16:35
贡院,是考试的地方!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6 16:58
348350128 发表于 2015-11-16 12:20
我觉得没有什么特色,就是上山买点木耳,在弄点野生的猕猴桃,说实话真心不怎么样,还害得我烧了半箱油,结 ...

       风景,在很多人的眼里存在。但在我看来,风景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邂逅,是自己内心盼望的色泽,在一瞬间能左右自己,那个内心深处,有过的,存在着的美。这种美,是我们生活的价值观念、形成的思想、沉淀和积累与提升的过程体验。
      至于枫顺,或者其它的什么地方。你所说的不是你所盼望的风景。我想只是你自己应该在心静时,应该要目睹什么?获得什么?把心境拓展成,一种态度的从容,从而置身于时间之上去领略和感悟的。
     借用古人一首词《丹阳湖》中的句子:"世路已惯,此心到处悠然"那时的作者,也不过是因为杨柳的拂面,呼唤起了他内心的感慨。那你说杨柳又有什么呢?也不过是一颗柳树而已啊!但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意识,已经贯穿他的生命过程,故而他借物言情,抒发感受,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入定一片全新的天地。之所以说是"入定“这便是他自己用生命和时间对话的感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古诗词里,不胜例举。
     当然美存在,却有各自的不同!毕竟生命的过程所经历的也不同,积累和形成的习惯,以及审美也就不同了。那么,枫顺一片红叶、一树红叶或者满山的红叶,都是你内心的一次邂逅,也就释然了自己的脚步和盼望,你说是吗?
                                                                                           2015年11月16日下午。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6 17:04
lq7885529 发表于 2015-11-16 13:33
房子还是比一般人家修的精致

房子在这样的地方,有如此大,已经很"吓人"了,毕竟他在古代是有"功名"的,是身份和地位在大清帝国的肯定。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6 17:06
流才氓 发表于 2015-11-16 16:35
贡院,是考试的地方!

这便是为什么蒋雪峰先生,要我写此一问,和大家交流的缘故。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6 18:11
嗜血 发表于 2015-11-16 07:05
楼主好文章。

谢谢先生的顶贴夸奖鼓励!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6 23:16
3111537687 发表于 2015-11-16 21:33
楼主的心境、雅意以及对自然界世事、物语的领悟,很值得一赞。

谢谢先生的夸奖鼓励!人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的过程才是生命的本质,才是对待自己。然而要完成它,就是在事事中去体会、感悟、学习。这也是我和很多朋友的努力方向。但愿我们都在努力中学会文明带来的心境和雅意。从而影响家人、朋友、乃至社会,让文化进入生活的根本。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7 11:49
一加一1727 发表于 2015-11-17 10:06
楼主辛苦了

欢迎好友的鼓励顶贴!:handshake
作者: 松风水月    时间: 2015-11-18 10:28
这个有经过严谨的考证吗?即便是过去贡生住过的院子,也不能随意地简称为“贡院”啊!
作者: 松风水月    时间: 2015-11-18 15:30
本帖最后由 松风水月 于 2015-11-18 15:35 编辑
亮堂堂 发表于 2015-11-18 12:17
就是不能随意的叫"贡院",故而我写下此文。这里但是是大清帝国时期,出来了一个邑增贡生,叫王佐的。只是 ...

不能因为这位名叫王佐的增贡生写过一篇《登元帝岩放歌》,就以此认定他是枫顺场的人吧?这首长诗分明就是以一位游客的口气来写的。仅凭当地人的说法,还无法证明这个院子曾住过贡生。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18 19:25
本帖最后由 亮堂堂 于 2015-11-18 19:29 编辑
松风水月 发表于 2015-11-18 15:30
不能因为这位名叫王佐的增贡生写过一篇《登元帝岩放歌》,就以此认定他是枫顺场的人吧?这首长诗分明就是 ...

因为古代的官场和他们的社会体系,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规定了什么人享受什么样的吃穿住行和礼仪倚仗,乱了此事的官员和人,轻则治罪,重了杀头。而大清<<大清例>>有明文规定。再加上在枫顺这个"贡院"现场的门楣之上有两架户对,这就是门庭上"功名"的标示。不是谁都配有的。按照规定他只是廪生和贡生才有,但廪生的地位要小一些,是不可以有标准的大四合院。当然有钱人可以修四合院,但有不同的规定。再加上枫顺那些传说,世故我推断如此哈!我也没有更加详实的历史资料,来说明他。请你谅解!
       因此我在文章中给贡院打上了引号。留待有试之人详查。谢谢先生的参与!

补充内容 (2015-11-18 22:00):
邑,县的意思。邑增贡生,就指本县、本土出的贡生。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20 02:25
松风水月 发表于 2015-11-19 14:17
谢谢您的解答。我认为,这所院子是读书人家的不假,但主人的身份到底是贡生或别的,从目前来看,证据似乎 ...

在大清帝国里,有恩贡生,大多是帝王看中,而圈点的叫恩贡生,其次是拔高贡生,大多是考出来的。增贡生的去有先生说的替补而得的。这家院子的主人身份,的确需要考证!感谢先生的参与,祝安!

作者: 邓勇    时间: 2015-11-23 00:14
搞了半天,原来贡院就是贡生家的院子哦。
作者: 邓勇    时间: 2015-11-23 13:42
谢谢,我喜欢绘画,画家乡题材,但必须是有故事的。枫顺一直想画,但没有找到切入点。你这篇文章帮助了我,我可以画枫顺了。真的是非常感谢。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23 15:26
邓勇 发表于 2015-11-23 13:42
谢谢,我喜欢绘画,画家乡题材,但必须是有故事的。枫顺一直想画,但没有找到切入点。你这篇文章帮助了我, ...

家乡之美,美在不变的追求的内心!愿你早日画出你心中的家乡!

作者: 1746453129    时间: 2015-11-24 09:38





我一字不落,看了一遍!sc51811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24 16:42
1746453129 发表于 2015-11-24 09:38
我一字不落,看了一遍!

谢谢先生的参与和鼓励!

作者: 韩代贵    时间: 2015-11-26 16:46
风景永远在路上,感受永远在心里。枫顺,山清水秀,富有乡土气息。从六合公子坝,经枫顺街上,到窄卡子,下十里峡谷寂无一人,上十里峡谷路高水深。11月份单车单骑上枫顺,久在城市,顿入僻乡,山寂水清,思宁神爽----徒步的胜地,骑行的天堂。等两天有空,让我来点评下:lol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5-11-27 01:28
韩代贵 发表于 2015-11-26 16:46
风景永远在路上,感受永远在心里。枫顺,山清水秀,富有乡土气息。从六合公子坝,经枫顺街上,到窄卡子,下 ...

谢谢先生给予的鼓励参与!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6-1-5 13:19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表于 2015-12-26 15:48
好羡慕可以“游山玩水”,做风雅的事!看了一些照片,虽然岁月陈旧,但原汁原味,古风依在哈!!

欢迎先生的参与指导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6-7-27 00:36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表于 2015-12-26 15:48
好羡慕可以“游山玩水”,做风雅的事!看了一些照片,虽然岁月陈旧,但原汁原味,古风依在哈!!

谢谢你的参与!那里的确很不错哦!

作者: 坐看云起88    时间: 2016-7-27 10:54
历历在目,想起了枫顺之行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6-8-1 22:50
坐看云起88 发表于 2016-7-27 10:54
历历在目,想起了枫顺之行

和朋友出行,历历在目的友情和山水都是美好的记忆!:)

作者: 刘才忙    时间: 2016-8-3 09:19
写的好
作者: 亮堂堂    时间: 2016-8-31 23:01
流才氓 发表于 2016-8-3 09:19
写的好

谢谢先生的夸奖!:):):)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hd.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