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论坛
标题:
张献忠二三事儿之那些年一起造的反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竿风月
时间:
2014-8-7 21:30
标题:
张献忠二三事儿之那些年一起造的反
本帖最后由 一竿风月 于 2014-8-7 21:32 编辑
1627年8月,我们的老熟人,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异母弟,朱由检同志登基,是为明思宗,这一年,他十八岁。1628年,改元“崇祯”。
这位老兄终于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他上场的时机实在是欠运气。
大明王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已经进入了自身发展的晚期。政治上,统治集团由上至下已经全面腐朽;皇亲国戚、功勋二代、大太监、各级官吏、各级将校及地方地主豪强不断吞并农民土地,土地高度集中;土地高度集中导致财政制度破产,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恶性循环。
造反的一切要素已经具备,导火索马上点燃。
陕西灾荒持续发展,连遭两年大旱,农业无收,受灾面积扩大到几十个州县。延安府安塞县的马懋才老兄扛不住了,给崇祯老板写信反映了当地的情况,信写的很生动很吓人,大概意思就是说因为饥荒,开始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了,相信陕西大部分的府县都给新老板报告过情况,不过,也许皇帝刚刚登基,还有很多大事儿要办,比方说,死太监及其党徒总要清除干净吧,东北几个女真部落建国后,越发嚣张了,天朝总要教训一下吧,直说吧,朝廷没有赈灾的意思。
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饭吃。
没有饭吃的人,很容易变身英雄,这是什么逻辑?这是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的逻辑。
此时的陕西,到处在上演没饭吃的人一秒钟变英雄的故事。
白水县的王二(不详)率领数百饥民先动手了,他们闯入澄城县城,杀知县,并攻打蒲城、韩城、宜君等地,这既是陕北首义。
接着,王嘉胤(生不详,明末农民起义早期大佬,府谷县人)因年荒乏食,会同吴延贵等组织当地大批灾民揭竿而起,对抗官兵,后与王二义军会合,占据黄龙山,相继攻占延安、庆阳二府。
高迎祥(生不详,明末农民起义重要大佬之一,一名如岳,陕西安塞人)揭竿于安塞,率部活动于延庆府。
高迎祥曾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因为懂马,所以亲自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是义军中的精锐,跟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关宁铁骑PK过,只落了一点下风。
在延川有王自用(生不详,陕西绥德或者宜川人,一名王和尚,号紫金梁)、混天王(不详)领导的起义。
王自用起义后归附王嘉胤部,在王嘉胤死后成为义军大佬。
在洛川有不沾泥(生不详,明末农民起义初期首领之一,本名张存孟)和黑煞神(不详)领导的起义。在洛川起义后转战陕甘各地。
斗争的烽火迅速的蔓延到陕西全境,以后又涌现出了数十支义军,张献忠部既是其中的一支。
这些义军主要由饥民、农民组成,也有很多下岗驿卒、叛逃士兵和响马,他们的共同点是——没饭吃。
造反的路是一条断头路,没有人会去轻易的走这条路。
各路义军的首领大都使用绰号,这些绰号这里先不细说,史料记载不是很详尽,流传的版本说法不一,后面会有一些提到。
之所以使用绰号,无非是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避免暴露真实姓名以连累家庭及亲属;二是为了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在当时,神秘代表着力量,可以让众人追随,尤其是普通民众,他们需要神秘,他们信仰神秘,他们被神秘引领着,造反!
随后的几年内,各路义军迅速将活动范围扩大到山西、河南、湖广乃至全国。
那些年,谁会料到,正是陕西的星星之火,最终燃尽了大明王朝最后的气数。
作者:
三川贤夫
时间:
2014-8-8 19:06
朋友了解的史料还真不少啊,好好利用这些史料写成历史小说吧。
欢迎光临 江油论坛 (https://hd.sc51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