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月圆时,举头望明月,对酒把歌吟。还应该有香甜的月饼做伴,可是怎么也品不出小时侯的味道来。。。。。。
童年的散碎记忆----------中秋月饼
八月十五是小时候非常盼望的一个节日,青红丝、花生仁、冰糖块裹在坚硬的月饼中,外面用粗麻纸包裹,用细细的纸绳绑扎着,封面上的月饼图案被油纸浸的油亮,一封月饼有四块。时至今日,那样的印象依然令人垂涎欲滴。
桂花飘香的时节,月饼虽好,但那时家庭条件所限,每年中秋节仅能吃到为数不多的月饼。还记得每到中秋节,妈妈一般都是用刀将月饼切成几块全家品尝。再早一些的零星记忆里,当明月升起的时候,奶奶还要在院子里摆上似乎与她年龄一样久远的黑色八仙桌,供桌上放上一盘月饼,一个北方的那种七、八斤乃至十几斤的大蒸馍(里面包着红薯或枣子),或是几盘捏得象猪、象狗一样的小蒸馍,以及一些山村水果。先请月亮老人品尝,我不太懂奶奶叽里咕噜说的什么,大概是祈祷神灵保佑之类的话吧。我只是定睛遥望高高的月亮 ,怎么也看不清里面大人们说得邪乎得漂亮的嫦娥与她的玉兔,以及在常年砍树的吴刚。拜完月亮老人,这些供果我们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了。于是,那时就有一个愿望:何时能让我放开肚子吃月饼该多好啊!
那时,我们村上有一家代销月饼的,我最羡慕他家的小孩。一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正玩的起劲,那家小孩拿了一块月饼一边吃,一边在我们面前炫耀。当时我就认为他太幸福了,想啥时候吃月饼就啥时候吃月饼,在他家生活——真好!
再大一点,最幸福的一个中秋是吃了很多月饼。记忆当中,那年算了一下我家的月饼,有好几斤,而且大部分是被我吃掉的。中秋节过后,不需要串亲戚,剩余的月饼就是吃。每天上学,或是随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就把一个月饼装在兜里,累了、饿了的时候,不洗手也能从兜里掰出一小块吃。每吃一口香甜的月饼,身体有劲了,干活不累了,也不再饥饿。
参军后过中秋节,感触最深的就是几个老兵坐在一起聊各自的家乡和小时候的故事,甚至杜撰些女朋友的事儿,最后就沉默了,只顾碰杯、抽烟,用现今流行语说,就是哥们吃的不是月饼,是乡愁。
工作后,常年在四川,生活水平逐年上升着,月饼再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了。五仁、莲蓉、蛋黄、豆沙、火腿等都不如记忆中的青红丝、花生仁、冰糖块了,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月饼都比不上老式的硌牙月饼了。
闲暇之于,回忆往事,童年是快乐的,记忆是美好的。有人说:人有记忆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变老,有时间和心情品味往事也是一种幸福。